返程行囊里几多“家乡味道”

26.02.2015  18:14

  中国江苏网2月26日讯 “菱角?!这个时节怎么会有菱角?”节后上班第一天,小王从行囊里拿出老家的美食,顿时吸引了同事们的注意。“这是收获之后,我婆婆一直养在水缸里的,是特地留在春节吃的,节后回来我从老家带回来一些!”小王一边给同事分食菱角,一边笑嘻嘻地说,“我婆婆说了,春节吃了这个,会聪明的。”

  正月初七,许多单位开始正常上班,不少回家过年的上班族也带着厚厚的行囊,陆续回到工作的地方。昨天,记者来到火车站和汽车站,好奇地探寻起一些旅客返程时会带来什么?同时,也分享那些即将远行的游子又将带着哪些“家乡味道”远行?

  吴鸿远,从火车站出来后,手里拖着几个大包。他指着其中一个很大的包说:“这个是我们福建的干笋,这是我妈妈去年帮我烘干的,吃起来特别香。到了镇江,别的都好,想家的时候,就特别惦念这个味道。不知为什么,外面买的干笋总有一股酸味,没有自家的好吃。”

  吴鸿远介绍,这几年家乡的土特产也已成了许多同事期盼已久的抢手货。他告诉记者,干笋这东西很占地方,带起来很麻烦。以前只带一点自己吃,可是从前年有同事尝过他们家的干笋之后,就明确提出,过年让自己带一点回来,这几年,他是越带越多。

  打开行囊,除了干笋,木薯粉、生蚝干……这些都是吴鸿远爱吃的土特产。在镇江,很少有机会在别处吃到这些家乡味道。临行前,妈妈再三嘱咐吴鸿远,一定要记得吃掉,有些暂时吃不掉,一定要放冰箱。

  “山东煎饼、土鸡蛋……”同样,山东小伙章伟打开一个随身的袋子说,“这是临上车前,怕我路上饿,我妈让捎上的。这些我都没看到我妈做,估计是她起大早做的!”

  从镇江走出去的蔡佳慧拖了一个拉杆箱和一袋子宴春肴肉下了出租车,匆匆赶往火车站的售票处。80后的她在上海工作,以前觉得带土特产去上海会显得很土气,而且觉得在上海什么东西买不到啊,所以刚开始工作的几年,从来没想过带土特产。“可是,自从《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朋友们知道我是镇江人后,就提出要尝尝镇江味道。他们都说,镇江那种6年陈的醋好吃,比超市里买的普通镇江香醋好。所以,醋我准备快递到上海,肴肉有温度要求、时间限制,所以,我随身带着走。”

  采访中,最令记者感到惊讶的家乡味道,既不是镇江香醋,也不是肴肉,而是两大包芦蒿薹和马兰头。记者碰到老郭夫妇时,他们正准备坐汽车直奔南京禄口机场。老郭夫妇已60多岁,三年前,随女儿在广州生活,带外孙,这次春节回来给家里老人做90大寿。准备回广州时,女儿打来电话说,不要带别的,就想吃家乡的芦蒿薹和马兰头,这些东西在广州几乎见不到。可以预见,这两大包芦蒿薹和马兰头被带回广州,定会勾起女儿幸福的回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咸鱼、腊味、米酒、汤包……家乡味道是五花八门、品种丰富。虽然在物流业越来越繁荣、网购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这些看似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买到的东西,因为饱含着亲情和家乡味道,而变得更深情。 (记者 司马珂)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