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记”该成为重构乡村的契机

19.02.2016  08:19

  春节过后,微信等网络媒体热传着一些“回乡见闻”、“返乡笔记”,对农村似乎有些悲情:既有“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的戏剧化的演绎,也有留守儿童和母亲分离场景的虐心,等等。为有些乡村面貌改变得缓慢而焦急,心情可以理解,然而,只是一味煽情,远不如一道为建设好乡村出力,来得更加情真意切。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乡,也都有回忆的或想象的家乡。陈旧的风俗、闭塞的交通、麻将声背后的文化匮乏……不可否认,这些感性的印象,的确道出了中国乡村中的一部分真实现状,但绝对不是全部的真相。节后流行于网络的一些回乡见闻、返乡笔记,无非是拿乡村与城市作对比,在城乡差距本已形成的现实面前,其作者笔下的乡村自然没有城市来的繁华、便捷。但是,应当看到,如今乡村的许多新风貌、新变化同样令人深刻,从新修的房屋、日渐普及的轿车到返乡创业的热情,这些同样发生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更有看不到的,农村社保、医保问题的解决,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等等,也同样和前些年不可比拟。

  诚然,当下农村的发展速度是赶不上城市,还有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三农问题,在推进新型城市化的今天,我们的乡村需要关注,但显然不需要过多的抒情和喟叹。年后的“返乡记”热潮,更应该成为一次对乡村发展展开公共讨论的契机。无论是乡村的公共设施建设,还是乡村的文化重构问题,抑或是留守儿童的解决之道,都可以成为一时的公共议题。新闻媒体也好,各界人士也罢,大可以各抒己见,也许未必能拿出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视野毕竟更加开阔,至少会给乡村建设者们留下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财富,留下一次公共讨论的集体经验。同时,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形成理性讨论的习惯,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公共生活中来。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