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提气候治理“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担当
“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在11月30日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阐明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中国行动。专家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清晰明确的中国方案,恰恰表明的是在气候治理上的中国担当和中国智慧。
习近平主席阐释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多年来,中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中国在今年9月宣布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中国将于明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型农业、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并帮助他们提高融资能力。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研究员周大地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中国方案”是一个积极的减碳方案。中国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同时争取尽早实现,这给我们进一步强化减排的力度留有空间,同时也要看中国现在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中国是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习近平讲话既展现了中国强化国内行动,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又展现出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程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何建坤表示,气候变化大会要体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国情、不同发展阶段、各自不同的能力,体现共同但又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走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探讨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减碳双赢的路径,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增长,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中国和美国已经承诺合作应对全球变暖,习近平11月30日强调,穷国不应该必须牺牲经济增长,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不应该否定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要。
“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习近平在巴黎大会上的郑重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高度评价。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杜祥琬表示,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是站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气候变化问题的,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要在国际上负责任;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本身也要可持续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不仅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应尽的国际义务,更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加快推进国内绿色低碳转型、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同时,打出“组合拳”,积极参与国际谈判进程,为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目前,全球已经有180个国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文件,这些国家碳排放量达到全球排放量的90%。(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原标题: 习近平提气候治理“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