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看运河·生态篇】生态保护,苏北运河打造绿色走廊
水运是最绿色最经济的运输方式,运河文化是流淌的文化。1797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占了1/3,大运河畔凝固静态的文化遗产中江苏拥有6座历史文化名城、1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0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8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有8个地级市、近一半人口依河而居。如何保护好和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让千年运河文化奔涌不息?苏北运河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是黄金水道,也是绿色风景线
8月30日,在邵伯船闸,记者看到运河两岸绿树成荫,花草点缀其间,将运河衬托出一派生机。据苏北航务处介绍,邵伯船闸管理所在闸区内开展了固土育林工程,对三号闸上下游补种树木百余棵,打造生态园林式船闸,现在是“过闸看风景、进闸见游园”。同时,在治理生活垃圾和水体污染上该闸也下了大功夫,让船闸职工和船民真正有“绿满邵闸”的获得感。
“邵伯湖沿岸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几十家船厂没有了,扬尘污染的砂石场和码头没有了,低能高耗、排放严重超标的企业搬走了,向运河排污的管道和闸门封堵了;邵伯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内的非营业性船只被清理了等等。以前,就因为它们的存在给航道船舶航行的安全、给大运河水质的安全、给周边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现在,变成了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蓝天白云。特别是大运河的航道变得更通畅了,船舶航行更安全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安全更有保障了。”苏中船务公司船员孙成飞讲述了运河治理的力度和治理前后变化。
近年来,苏北航务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依托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打造生态、文化航道,充分考量运河文化的延续保存和航运运输需求,创新坚持涵养航道理念,将航道打造成亲水平台,徐州、宿迁、泗阳、宝应、扬州等城区段航道已成为居民休闲旅游的观光地,船舶行驶在航道中更是一种生态还民和运输富民的美好画卷。此外,苏北运河还开展闸区站区景观建设,一闸一景一站一观,力争将闸站建设成运河上的文化珍珠。
“软硬兼施”,运河保护不是一句口号
8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宝应县泾河镇八浅段运河东堤的宝应博瑞混凝土有限公司,看到该企业在运河岸边建有多个储水池,载满砂石的货轮停靠在运河岸边卸货,十余辆汽车正在装载。据悉,该企业主要从事混凝土的加工和销售,砂石原材料90%通过运河进行运输,然后就近在运河岸边进行混凝土的生产加工。
该企业总经理郭新龙对记者讲到:“在混凝土生产期间,按照宝应航道站的要求和相关规定,我们不能向运河排放污水,所以我们建立了储水池,另外,在混凝土加工机器的顶部也安装了吸尘器。”据了解,宝应航道站工作人员定期到运河两岸涉水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监督生产时运河保护的措施是否到位等。
今年植树节,苏北航务管理处组织80余名职工到淮安船闸开展“相约春天、扮靓运河”义务植树活动,种下了200余棵树苗,为大运河披上新绿。据悉,苏北运河组建了16支志愿服务队,500余人常年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千人植树造林,清理运河垃圾,航务职工利用航政船艇上航巡航、船舶待闸等时机充分宣传传播运河文化。
苏北航务处还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作环节,降低船舶的碳排放,积极开展“263”行动,关停整治黄沙煤炭码头,散装货物集中运输,积极推进LNG动力船舶运输。通过多措并举,使得苏北运河的水质有了提升,两岸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在不久的将来,苏北运河舒展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副岸绿、水清、船美、河畅的美丽长卷。千载的古老运河也将在航务管理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能量,迸发新活力。”苏北航务处处长黄岩对苏北运河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李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