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长春市冬令营师生的心声

15.01.2016  18:50

  新华社长春1月15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周万鹏、王昊飞)时值寒冬,吉林省长春市气温跌至零下20多摄氏度。东北师范大学体育馆外,刺骨的寒风吹透了来往行人的外套,也吹响了这里的“健身”号角。

  15日上午8时,300余名整装待发的青少年按班别依次步入场内,在专业讲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专项体育技能练习。拉伸、跳跃、挥拍、奔跑……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也掀起了寒冬中的健身风潮。

  这是由长春市体育局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打造的2016年冬令营体育公益培训的一角。未来一个月内,累计将有4000余名青少年参与到足球、网球、花式跳绳、体育中考等24个项目的免费培训中来。

  在现场讲师的指导和计时下,来自长春市103中学的初三学生李杰奇首次完成了跳绳项目的达标训练,这是她连续第四天练习该项目。“刚开始练得时候,腿痛得厉害,不过现在我已经逐渐找到感觉了,”满头大汗的她告诉记者,“运动让我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信心。

  15岁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刘美池酷爱武术,不过,大多数时间她仅能通过上网来搜集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加以“修炼”。“平时学习比较忙,没有时间锻炼,不过以后我希望能坚持下去。

  据长春市体育局局长刘海玉介绍,自2013年起,该局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以冬令营、夏令营活动为载体,为全市青少年提供免费体育技能培训。此外,培训还引入社会保障制度,为每名学生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截至目前,直接受益的青少年逾50万人次。

  记者当日在冬令营教学现场看到,简易笼式网球、迷你高尔夫、击剑等新鲜的体育项目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不少家长也自觉地加入到课程体验中来。

  据本次冬令营的现场培训讲师、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张守伟介绍,为了确保冬令营的培训质量,所有项目的师资队伍均由体育工作者、专业教练和高等体育院校教师组成。此外,培训还针对学生家长开办了项目普及课。“孩子们有了兴趣,家长们少了担忧,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张守伟说。

  《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显示,全国青少年肺活量经过持续20年的下降,从2010年开始呈现较为平稳的上升趋势;50米跑速度素质开始稳步回升,立定跳远爆发力素质出现好转,耐力素质方面7岁至18岁青少年耐力素质止“”并逐步回升,但大学生耐力素质持续下滑。此外,超重肥胖检出率依然居高不下,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张守伟指出,尽管青少年体质健康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但仍难掩总体尴尬的处境,主要问题在于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导致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不高,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相去甚远。此外,各级学校体育师资力量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短缺;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果也大打折扣。他认为,利用好课余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将是提高青少年体质不可或缺的环节。

  “体育公益培训是目前缓解这一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张守伟说,“通过在校外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让孩子们切身实地地感受到运动的兴趣与魅力,并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健身方式和持续锻炼的自觉性,以达到习惯运动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