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江苏共整治283条城市河道 达标率为77%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治理好老百姓身边的水环境,是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的责任所在、民心所系。
以水闻名、因水而灵的江苏,把治水作为省委省政府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从2013年开始实施城市河道整治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整治100条河流,基本消除城市河道黑臭现象。
“政府之手”与“制度之手”同向发力,是江苏治理水环境的重要路径。特别是去年以来,各地对河道整治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均将城市河道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全面组织建立城市河道“河长制”,由地方政府负责同志担任“河长”,强化环境责任落实和考核。总体来看,过去两年,全省共整治城市河道283条,其中,218条达到评估标准,达标率为77%。经过整治的城市河道水质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两年来,全省累计整治城市河道长度超过890公里,投入整治资金超过10亿元。
根据《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导意见》(苏政办发〔2013〕60号),省环保厅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评估。一组组最新数据,一条条碧水再现,生动例证了江苏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的决心与信心。
评估结果:
以百姓满意为标尺,总体态势向好
2014年度全省河道整治评估数共213条,其中,148条河道达到评估标准要求,占69.5%;63条河道未达到评估标准要求,占29.6%;有2条河道整治成暗管(淮安、宿迁各1条)。从河道水质看,评估河道DO平均浓度约5mg/L,氨氮平均浓度约4.2mg/L,总体有所改善。从地区看,泰州、徐州、扬州河道达标率较高,整治情况较好;苏南地区南京河道达标率较低,在60%左右;江阴、常熟和昆山等县城河道整治情况不理想,不达标河道相对较多。从民意调查看,公众对河道环境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为92.2%。这一满意率远高于2013年度68.4%的满意率。此次本次评估调查样本数为上年度调查样本数的3倍,显然,满意率提高反映出河道整治成效逐年提高这一现实效果。
据有关人士分析,一年前,当省环保厅第一次公布河道整治成绩单时,泰州市因“大部分河道整治任务没按期完成”,验收结果全省垫底并被点名批评。一年之后,泰州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仅仅一年就整治完成23条黑臭河道,高标准地达到了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原来,泰州市采用了更加多元化的河道整治方法,成本更低,治理效果也更好。
为检查省政府提出的“2014年6月苏南城市河道消除黑臭现象”(苏政办发〔2013〕60号)目标落实情况,省环保厅还还专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苏南五市每市随机选取10条城区河道进行了监测评估。结果显示,50条城市河道中,有29条达标,占58%。苏州河道状况最好,有9条达标;南京最差,仅有2条达标;常州有5条达标,无锡、镇江各有6条达标。
针对省城南京的检查结果,有关人士分析指出,截污不到位拖累南京,雨污分流不到位、排污管网建设不到位,是南京目前最主要的问题。面对新出台的“水十条”明确要求,省会城市2017年、其他省辖市2020年要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其任务艰巨,离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诉求还有亟需努力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