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边的“守门员” 手把手教你垃圾分类
4月1日,顶山街道浦润花园成为南京江北新区首个将桶边指导工作移交物业管理的小区。这意味着,南京实施强制垃圾分类5个月来,该小区居民成功养成精准分类习惯。接下来,小区物业将成为垃圾点位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在这条文明养成之路上,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像“守门员”一样,在垃圾桶边“贴身”指导。南京全市4297个小区撤桶并点,3267个小区建成7211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共培训指导员、志愿者2万多名,其中垃圾分类指导员达万余名。
人盯人 手把手
每天早上7点,垃圾分类指导员蛇义凤,准时来到建邺区沙洲街道宋都美域小区。
去年11月起,她开始担任指导员。“7栋方案没谈拢,5栋附近垃圾亭顺利建好,我就调来这里引导。”于是,这个小区垃圾分类就有了两套“办法”,有垃圾亭的楼栋严格进行“四分类”,没有垃圾亭的楼栋常常疏于管理。“舍难求易、舍烦求便很常见。”据蛇义凤观察,“先配合”的居民会主动学习,并记住垃圾分类方法;“后配合”的就比较被动,要慢慢教,还要帮他们二次分类。遇到不配合的住户,不会生气吗?“没有办法,习惯养成总要一个过程。”蛇义凤说,她有信心教会其他居民准确分类。
刘健在秦淮区户部街33号天之都大厦做垃圾分类指导员。“去年11月之前,这里的垃圾亭就建好了,在楼道、电梯等显眼的地方也张贴告示,提醒住户垃圾分类。”
大厦属于商业型住宅,共792户,约400户经营民宿,其余大部分是个体工商户。因为住户流动性强,垃圾分类很难推进,每天还是有住户往原来楼道摆放垃圾桶的地方扔垃圾。好在物业、街道、社区的宣传慢慢见效,二次分拣的垃圾量逐渐变少,刚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时,保洁员一天需要清拖放在楼道的垃圾65桶,现在已减至每天约20桶。
指导员从哪里来
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员赵乃霞负责管理栖霞区尧化街道130多名指导员的协调工作。“一般就近找退休人员担任,经过培训后上岗,公司会为他们购买一份商业保险,还有平均15元/小时的工资。”赵乃霞说,附近老小区多,退休人员多,以金尧山庄为例,小区60岁以上居民134名,占小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打份零工,既挣了钱,又有时间接孙子、做家务,很多老人都愿意当指导员。
找指导员,在建邺区双闸街道物业科科长刘金超这里就比较难办。附近公司多,住户以年轻人为主;中高档小区多,住户条件较好,这份兼职没有吸引力。双闸街道大约需要140名指导员,最高时有八九十个岗位空缺。因此,这里的指导员还是以小区保洁员为主,他们多是外来打工人员,愿意辛苦一点多挣一份工资。
71岁的指导员阮竞平,退休前在工厂工作。年过七旬的她,对于15元/小时的工资很满意。她坦言,刚开始工作,每天戴两层口罩,还是难以忍受垃圾散发出的臭味,一个多星期后才克服障碍。今年“三八”妇女节,作为垃圾分类指导员,她收到社区送来的玫瑰花,让她对打好这份零工多了一些信心。
除了专职垃圾分类指导员,还有志愿者义务提供指导。在栖霞区尧化街道青田雅居,沈学英正在向另一名志愿者杨德永学习“如何引导住户分类垃圾”。“他总能想出办法处理遇到的问题。”沈学英对杨德永赞不绝口,他们一共有15位退休老人,义务为十多个垃圾分类站点站岗,引导住户分类垃圾。
指导员到哪里去
南京师范大学地方立法与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汤善鹏认为,桶边指导员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对于多次拒不配合分类的居民,指导员有权也应上报给街道、城管等部门,由城管进行行政处罚。
但这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困难。“街道给我们岗前培训时,也讲解过对于不配合的居民可以举报。”在建邺区水西门大街87号当指导员的金贵兰说,抬头不见低头见,“面子上抹不开”,也担心起冲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几乎没有指导员上报拒不配合的居民。”刘金超也认为,习惯养成需要时间,前期还是以宣传教育为主。
“尽管财政投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但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建垃圾亭房、垃圾转运、末端处理……每一环节都要资金支持。指导员每人每月两三千元,长此以往,资金投入巨大。”秦淮区城管局副局长刘建军说。“况且,年龄过大的退休老人长时间做指导员,冬天寒冷老人冻病了怎么办?”
“桶边指导员不会一直存在,市民普遍形成分类意识后,他们就会‘谢幕’。”刘建军说,经过5个月指导,市民垃圾分类意识逐步形成,这为“物业托管”模式奠定基础。
顶山街道浦润花园之所以能在江北新区率先撤出指导员,因为这里自2016年交付入住起,就推行垃圾分类,有良好的分类基础。4月1日起,江北公用(原指导员派出单位)将对小区物业所有员工进行垃圾分类专项培训,由小区物业作为点位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点位的环境卫生管理、清运台账登记、分类投放指导等;江北公用负责日常点位巡查、收运信息公示、开展积分兑换活动等;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监督与考核,以应对试点工作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刘春 王晓映)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