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不应放弃新闻纸的品格

07.07.2015  13:07
      新媒体变着花样翻新,自媒体开始联盟,传媒领域内资本与技术强势集结,不断冲击传统纸媒固守的阵地。一片喧哗声中,人们开始思考,纸媒的危机真的仅仅来自新媒体的冲击?

      纸媒仍有“江湖地位”

      如果新媒体是纸媒危机的唯一源头,那么,纸媒人并不需要如此纠结和悲伤,毕竟,传播工具的变革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如同从龟壳羊皮到竹简丝绸再到纸张书籍乃至今天的网络,新陈代谢自是历史规律,既然不能逆时而动,那么,不妨坦然面对这尴尬的结局。

      但是,这并非问题的全部。事实上,新媒体远没有到一统江湖的地步。即使不考虑特殊的媒体治理制度与环境,中国仍然有着数以亿计的阅读纸质书籍习惯的人群,依然有着信息自由流动带来的思想冲动,依然有着需要表达与被表达的人与物,这远非新媒体可以完全满足其需求。纸媒远没有到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而时下所有呼喊“狼来了”的人,或别有用心,或人云亦云。如果这其中还有纸媒人,那么,他们大多是被趋势性的工具论遮蔽了原本属于自身的更多问题。

      问题在于“背叛”传统

      纸媒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对于传统的纸媒,从其生产到营销,在过于喧嚣的时代里反而没有坚守好传统,甚至更多时候背叛了传统,从而放弃了一张新闻纸本应该有的品格。

      在新媒体凸显了“聚合”与“链接”类的信息生产模式之后,纸媒人有时不再以寻找事实真相为己任,转而寻求轰动效应、吸引眼球的所谓新闻事件。有的媒体人乐此不疲在网络上追逐那些所谓的话题人物、话题事件,而更多重大事件、民生实际,却不在其视线之内。有的纸媒人已经不习惯于在宏大叙事中寻找一个社会的变迁轨迹,以及更多公众的痛感神经。他们满足于将新闻通稿剪裁成一块块豆腐干似的消息,也满足于所谓摘取专家学者们一段又一段无关痛痒的评论或牢骚。他们唯一不愿意动脑筋去想一想:这张纸、这支笔,原本可以记录更多更本真的问题意识及其答题选项。他们甚至要为自己的懒惰和无能,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太宏观了,太高大上了,我们才不稀罕做!

      有的纸媒人也在逐渐忘却铁肩担道义的情怀,这固然是很多原因综合作用所致,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缘由,是纸媒人自身的放弃和妥协。太多不可预测的风险让眼睛闭上了,让嘴巴闭上了,让笔头停止了,但是,我们难道不需要检讨,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本身能力的简单、粗暴或者幼稚呢?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视角选取过于狭隘,我们的报道动机过于复杂?

      即使是在传统媒体时代,对于真相的报道,也从来都不是鸟语花香、春和景明。新闻人正是需要不断穿越那些云谲波诡与重重迷雾,以其高超的笔法和道义,支撑起社会的脊梁,源源不断地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

      纸媒人背离传统,自动放弃了“内容为王”的至高原则,使得新闻纸的质量大幅下降。同时,作为一个整体,纸媒人又在面临诸如新媒体的挑战时,自陷分裂,自乱阵脚,自毁长城。新闻纸无疑是最重要的产品,遗憾的是,不少纸媒人却将产品的生产当成了等而次之的事情。他们常常只看到短平快的经济效益,而看不到一张新闻纸真正需要靠什么去持续经营;他们常常只想到新闻纸是消耗品,看不到如果没有这样的产品,一个报社与一个铺面又有什么区别,一家新闻单位与一家皮包公司又有什么区别。

      “狼来了”更要自信

      很多纸媒人都在羡慕自媒体的影响力,但是很少有人去认真想想,那些影响力来自于一个团队的合力,来自于一种共识,来自于一种互相补位,来自于一种铁一般的执行力。

      对于新媒体的精神气质,很多纸媒人没有去反思,也不曾借鉴。甚至有的人丧失了反思与借鉴的能力,在“狼来了”的环境里变得更加不自信。行至纸媒危机深处,真的到了反思的紧要关头,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新的东西打败了我们,而是我们连传统都没有继承好。

      记者,就要以笔为剑,铁肩担道义,两手著文章。

      编辑,就要“成人之美”,甘为他人作嫁衣、默默奉献。

      媒体人,就该对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担负起一份责任,奉献出最真诚的努力。

      如果传统纸媒人只知道顾影自怜,又或者互相为战。那么,当纸媒最后消失的时候,新媒体人也许会感谢你们,但是,在他们的英雄谱系里却永远没有你的位置。

      (作者陈首      系中国产经新闻报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