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设转向运营管理 要“走出去”,更要“站得住”
从建设转向运营管理 从单纯贷款到投贷结合
新华报业网讯 有“一带一路”、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等重要战略的利好,也要面对当下不确定不稳定的国际经济新形势,江苏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怎么才能更大更坚实?省商务厅、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最近邀请进出口银行总部专业人士,东盟、中拉、欧亚、中非产能合作、丝路、中东欧等多支基金负责人,与江苏百余家“走出去”和外经贸重点企业代表共寻答案。与会者把注意力投向股权投资与“两优”业务,用投贷结合新模式,力挺企业不仅能“走得出”,还能在投资国“站得住”。
挣了钱就走的思路过时了
资金,无疑是“走出去”企业的紧缺资源。省商务厅副厅长朱益民说:“‘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国家地区大多经济欠发达,企业‘走出去’资金缺口大、融资门槛高的瓶颈矛盾更为突出。”
长期以来,江苏乃至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或工程劳务合作,大多是建成一个项目、挣了一笔钱就走,接着寻找新的境外合作项目。
“以前我们的企业承接境外工程或进行项目投资,资金主要是银行借给买方或卖方两种方式来解决,即我们的企业向银行借贷,或是钱由国外政府或机构向中国的银行借、项目由中国企业去实施。”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吴钢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已势在必行,我们的企业在境外靠“打工”挣了钱就走的思路显然不合适了,必须从建设向运营延伸,要在国外站得住。在当前世界经济巨大压力下,这种转变更迫切同时也更充满机遇。
多位专家表示,国外“打工”赚钱模式有时还有给人“背黑锅”的风险。进出口银行优惠贷款部副总经理张硕说,不少项目是外国人设计、外国人运营,我国企业只负责建造,但投用后一旦出现问题,设计缺陷或运营不善等责任都可能由建设者买单。有个电站项目,因设计问题,导致东道国举行重要活动时拉闸停电,最终归罪于负责项目建设的中国企业。还有中国企业建造的铁路,交付后国外公司长期只使用不维护,导致铁路状况越来越差,最终受损的也是中国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