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系统实现人车路智能“对话”
原标题:车路协同系统实现人车路智能“对话”
本报记者林莉君
驾车出行,你是否想象过这样的场景:通过危险路段,其他车辆会和你实现准确避让,车载系统也会提示前方是否有行人通过,后方是否有车辆超车;通过路口前,速度诱导系统会告诉你以怎样的速度行驶会使车在绿灯间一路畅通;消防车、救护车等特殊车辆发出信号后,可以让社会车辆提前腾出道路,为救援争取更多时间……
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4月27日,在南京召开的第14届亚太智能交通论坛上,由该校牵头的863计划“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组成功演示了车路协同典型应用场景。10辆试验车在展示现场循环演示,重点展示了车路协同环境下信号灯控路口车速引导控制、车车协同环境下车辆跟驰危险辨识、预警和辅助驾驶以及车车协同环境下车辆换道危险辨识、预警和辅助驾驶等10余个场景。
清华大学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学术带头人张毅教授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车路协同系统代表当今智能交通系统最新发展方向。它采用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实现人、车、路之间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和共享,可有效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车路协同技术领域的研究启动较晚。但是进入“十二五”后,科技部立项的“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围绕车路协同核心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开展了系统性的探索研究。这一项目由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10家单位参与,经过3年多的联合攻关和集中开发,有效推动了我国智能车路协同技术的迅速发展。
“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经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项目组研发的智能车载系统,保证车辆在时速120千米以下,对前车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6%,实现车辆状态获取、车载环境感知和信息交互的一体化集成;研发的智能路侧系统,可支持地磁、视频、路面湿滑度等传感器的接入;开发了具备支持9个路口以上、1000辆车以上的车路协同关键技术仿真平台。
项目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姚丹亚教授告诉记者,车路协同系统的基础是车辆之间、车辆与不同地方的路侧设备之间的相互交流。智能车载系统就像一个智能人,协助驾驶员完成车辆的安全驾驶,比如车车避撞、人车避撞、交叉口安全通行、换道辅助驾驶等;智能路侧系统的传感器就像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往来车辆、行人的运动和道路的湿滑状态,还能与路口的红绿灯控制系统连接获取各个方向的灯色和剩余时间;智能数据交互系统除了能看能说能听以外,还是一个全能的翻译,无论你是来自哪里,不论你有多重的口音,无论你说话快慢,只要你说的是中国话,它都可以翻译成标准的普通话,保证所有驾驶员能听懂它传递的信息。
张毅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在更大范围的实际道路环境下,开展基于车路协同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研究;构建包括智能车辆、智能路侧设备、智能移动终端和中心管理系统在内的“人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开发和试验测试基地。
(科技日报北京4月27日电)
原标题:车路协同系统实现人车路智能“对话”
稿源:人民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