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咖啡”落子三线城市会成功吗?

30.03.2015  04:05

  原标题:“车库咖啡”落子三线城市会成功吗?

  -创新创业园地

  咖啡的醇香略带苦涩,如同眼下车库咖啡和他的合作伙伴德州市正面临的质疑。

  2月11日,车库咖啡首次走出一二线城市,与山东省德州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墨迹未干,质疑声起:一个在北上广运作成熟的创业孵化体系,来到三线城市会不会遭遇“水土不服”,是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

  长期以来,德州这个山东省的北大门,名声在外的不是创业活跃、风投云集之地,而是“太阳城”和“德州扒鸡”的名片。问题在于车库咖啡优势属于创业思想交流和产生阶段,创业者与创业者之间,以及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交流。当车库咖啡与经济尚待发展的“太阳城”发生碰撞,他们之间会产生火花吗?

  “德州不缺人才,关键是要给他们一个适合成长的良好环境。要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培育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充分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在车库咖啡CEO金子森看来,车库咖啡一直致力于推广创新创业文化,只要人的思想和意识解放了,那么具体的平台建设和技术支撑完全不用遵循所谓的章法。“人才是一个相对的词汇,不是只有研制导弹、制造飞机的专家才是人才,一个普通的煎饼摊贩,他养活了自己,服务了群众,也可以说他是人才。”“所以,我们的合作主要注重车库咖啡创新创业文化理念的推广,技术层面则要根据德州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推广。

  2014年,车库咖啡常驻团队(认证团队)的数量达到147个。有观察者认为,车库咖啡的成功,离不开中关村。来中关村创业的人,不仅有来自于中关村密集高校的学生,还有回国创业的海归,甚至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人士,中关村已经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创业者,同时也吸引了很多为创业服务的机构和个人,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令人不解的是车库咖啡看中的德州市,其创业的生态系统在哪里?

  “德州市现已建成企业科技创新平台593个,拥有太阳能热利用、马铃薯、体育用品、糖工程等4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61家高新技术企业支撑全市高新产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余万人,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440人。”德州市副市长翁啟文认为,德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被明确定位为“京津产业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劳动力输送基地、京津地区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为对接国家部委、高校院所和央企强企,承接科研成果转化、优质项目转移,提供了战略机遇。

  而这个机遇,也是车库咖啡所看重的。早在2014年,车库咖啡便与德州市开始接触。金子森认为,德州十大产业集群有良好的行业积淀和产业链积累,发展前景广阔。对北京的很多企业来说,为完善自身产业链,携带其创业产品、技术到德州寻求对接合作,直接且有效。此外,德州还有区域成本比较优势、交通优势,德州市委、市政府也对创新创业高度认知。因此,来德州做创业服务业,自己很有信心。

  “我们与德州的合作主要在创业孵化器和创业项目路演等几个方面,具体可细化为知识转移平台创建、创业人员培训等等。”金子森表示,按照协议,车库咖啡将联系、推介国内外优秀创业项目及人才到德州创新创业,与德州相关产业实现配套,并通过创业培训、就业培训、管理培训等,支持草根企业做实落地工作。同时,采用嵌套式或是技术产权转移等方式,促使企业科技成果、科技项目与德州进行对接。金融支持方面,引入国内外风险投资、天使投资机构和基金,促使资本和基金投资德州创新创业企业。

  “资金是草根企业创新创业的必要元素,但不是唯一元素,企业要想真正做长做久,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有不断创新学习的能力;二是能够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金子森说,“德州当前要做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全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育创新创业的土壤。

  “‘车库咖啡’落子三线城市,它会成功吗?”曾经有人问参与此事的德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后者给出的答复是:尝试总是有成功和失败,请给我们一个试错的机会,给它时间,相信民间的智慧,走走瞧瞧如何?

  原标题: “车库咖啡”落子三线城市会成功吗?

  稿源:人民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