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江都水利枢纽现代化管理之道(四)

10.05.2017  01:42

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创新提升机制,深入开展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排查和治理,实现精细化管理全覆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流程化,流程问题格式化,格式问题信息化……”在2016年度全省水闸、泵站技术管理培训班上,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向来自全省的水利工程管理一线技术骨干作经验介绍。

近年来,管理处立足于国家级水管单位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创建,坚持“转作风、严管理、提素质、求创新”的总体原则,将工程管理创新作为推动单位发展的首要手段,将创新视为单位发展的动力之源,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加快管理创新,为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注入“源头活水”。

标准规范促统一  精细管理促增效

作为一个老牌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如何开展管理创新,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一直都是管理处在思考的问题。

从原始传统冒雨开闸到集中控制按键控闸,从量大繁琐的笔写纸记到快速准确的数据分析,从效率低下的杂乱无序到现代便捷的“样样有据”……近年来,管理处匠心独具地在各岗位上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管理,以国家级水管单位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单位创新能力。

结合工程现代化、信息化及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管理处组织对技术管理细则进行了修订完善,修订各闸站工程技术管理细则17册,修订后的管理细则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增加了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及内容、枢纽配套水闸远程监控、泵站集中控制运用、集中调度管理规定等,明晰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细化运行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流程和制度,力求每个控制节点都有章可循、按序操作。同时加强工程单位基本资料规范和统一,进一步规范了泵站和水闸各类工程检查、控制运用、安全管理等基础资料的记录要求和表式,并统一印刷成册,规范填写。管理处还对各闸站工程的上墙制度和技术图表进行了规范与补充,组织编写了《江都水利枢纽设备编号手册》,全处各闸站工程每个设备对应唯一的编号,并在设备本体进行了标识,同时建立了主要机电设备二维码查询系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实时查询设备编号、型号、参数、评级结果、制造、修试、责任人等信息,还配有设施照片,就连地面上红色的参观通道、蓝色的巡视通道都有明显标志,明黄的警戒线划出一台台机组警示范围,机身上进水、出水箭头标识清晰可辨……

针对工程控制运用、工程检查与设备评级、工程观测、工程维修养护等4项典型工作,编写出版《江都水利枢纽精细化管理——泵站典型作业指导手册》《江都水利枢纽精细化管理——水闸典型作业指导手册》,指导专项工作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闭环式管理。把这些具有科学依据的理论,具体到闸站工程单位日常工作中去,变成操作性和可控性很强的程序化、规范化模式。让一线技术干部及技术工人知道,实施和深化工程精细化管理应该怎么做,每一步的程序是什么,操作要点是什么,考核标准是什么,再深化一步应该怎么做,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让理论上的科学管理模式变成伸手可见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模式,使职工在工作中自觉地加以运用和落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协调机制促推进   齐抓共管促提升

管理处自实施管理创新提升工作以来,按照“目标分解、层次分明、责任到人、考核到位”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持续改进和协同推进的管理提升工作常态机制,通过建立定期例会、定期检查、工作周报、月报等工作机制,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界面清晰、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管理提升活动扎实推进。每月,管理处定期召开月度工作推进会,按照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汇报,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针对诊断分析出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现场办公会“会诊”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每项问题和措施进行剖析讨论,确保问题诊断准确,措施得力有效。

同时,完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做到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奖惩相结合,对照创新标准将各项指标细化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各专业、各岗位,提出明确要求,强化过程控制,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位、奖惩有据,使创新管理真正渗透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强化载体促提档     科技创新促升级

  “开展科技创新提升的关键是找准管理创新需求,管理处在全处范围内优选科技创新项目,出台技术改造创新奖励办法,配套相关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职工蔡平深有感触。

近年来,管理处着力构建技术领先、体系完善、科学高效的江都水利枢纽管理信息化体系,编制实施《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信息化建设方案》,自主设计、开发、完善集中控制系统,目前,处属4座泵站、变电所、12座大中型水闸等工程实现了自动化监控或监测。建设枢纽集中控制中心,更新改造显示屏、数据中心机房,完善安防系统。新建万福监控分中心,整合邵仙、宜陵监控分中心,形成“1个集中监控中心、3个水闸监控分中心”的总体架构,初步实现泵站及周边水闸远程监控、集中调度管理。同时加强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深度融合现有信息化平台,构建具有江都水利枢纽特色的先进、可靠、实用的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完善调度管理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和河湖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工情信息发布网页,做好运用调试工作,开发泵站管理动态现场发布系统,对相关台账资料进行录入填写。加快完善应用软件系统,打造安全运行平台和集中调度运行机制,优化调度管理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并做好实际运用的指导工作。从而实现了全处工情、水情、视频信息汇总和核心工程集中控制,为防汛防旱运行提供支持。

管理处将水利科技创新作为推进江都水利枢纽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工程管理和建设的需要,制订科技创新规划和实施计划。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全处征集优选科技创新项目,确保科技创新需求定位准确。同时注重夯实管理创新基础,抓好管理创新过程管控、成果交流、实践推广等关键环节,强化管理创新人才保障,积极建立内部评审及表彰机制,激发了全处干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近几年,联合河海大学、扬州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专业设备制造、软件开发单位,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省水利科技项目9项,正在实施中的有2项,获江苏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取得实用专利3项,计算机应用软件著作权5项,自主开发软件产品3项。针对万福闸研制的新型启闭机于2015年6月获国家发明专利。各基层站所依托技师工作室,立足岗位创新,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与发明,在全省水利系统2014-2015年度“五小”创新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并获全国水利系统第二届“五小”成果二等奖1项。

2016年12月,管理处荣获“2012-2016年江苏省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2012-2016年水利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该处也是同时获得两项荣誉称号的唯一省属水管单位。

固化成果促深化    常态管理促持续

常规工作抓执行,重点工作求创新,特色工作创亮点,我们的管理创新不是单纯的达标迎检,而是要通过常态运行机制,真正实现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从而实现单位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管理处党委一班人对今后的创新管理充满信心。

管理处以国家级水管单位和水利安全标准化一级单位长效化管理为支撑来强化单位创新能力,固化创新成果。从规范管理入手,梳理修订处级6大方面80项管理制度,出版《江都水利枢纽精细化管理—规章制度》,全处职工人手一册对照执行,使管理处的各项工作做到了“人人对事,事事对人”;结合闸站典型作业指导手册的出版发行,指导全处泵站、水闸单位对本单位的四类作业指导手册按照出版样式,结合各自工程特点进行再修订、再完善,明确各项工作标准、明晰各项管理和作业流程、统一输出格式,规范工程各项管理行为。

同时,以精细化、标准化为导向,强化多部门合作联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修订完善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构建对标动态指标考核机制和流程优化体系,将指标体系纳入到流程管理的范畴,以指标提升为目标,以流程优化和持续改进为手段,通过加强过程控制,实现了指标管理与流程管理的相互融合和提升。同时以量化的指标变化来研究流程的优化,通过流程的优化来实现指标的提升,从而达到持续改进和指标提升的双重目的。管理处还选定省内外多家先进单位作为对标单位,通过对口专业与标杆单位的学习、交流、比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改进计划,在更高的平台上查找业务流程上、日常管理上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不断巩固创新成果,实现管理创新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管理创新提升工程,管理处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管理创新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取得明显成效,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走在厅属管理处前列,相继高分通过国家级水管单位考核、水利安全标准化一级单位评审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复核,闸站一体化管理新格局初步构建,有力推进了江都水利枢纽管理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供稿: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 责编:厅办公室 许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