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国界 打开城市应急救援“智慧之窗”

20.07.2016  22:48

  随着人口迅速膨胀、城市扩容加快,现代城市具有人口高度密集、高层地下建筑增多、抢险救援难度加大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危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还往往波及其他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城市应急救援,成为摆在世人面前一个绕不开的国际性难题。

  7月11日至14日,东盟地区论坛城市救援专题研讨班在上海举办。在为期4天的研讨中,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相互交流城市应急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有益做法,分享相关技术与方法,为城市应急救援打开了一扇“智慧之窗”。

  应急难题:城市建设欠账多

  中国城镇化进程规模大、速度快,同时也带来安全隐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曹海峰介绍,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56个,建制镇数量达到20515个,分别比1978年增加463个和18342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6倍,年均增加130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年均增长1600万。

  “城镇化率和城镇人口大幅度提升,带来了很多城市应急管理难题。”曹海峰说。
 
  曹海峰认为,在我国,城市重大风险隐患的设防标准过低且不统一。如武汉的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为:24小时降雨100毫米,小时降雨34.5毫米。只要其中一项指标超标,就会产生渍水。正是由于前期城市总体规划长远性不足,缺乏统筹协调与顶层设计,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

  曹海峰说,前期一些城市对重大项目建设、地下管网施工等控制性规划,存在多头规划、多头审批、盲目施工、盲目建设等问题,安全隐患未能规避甚至出现叠加,部分城市重大安全隐患长期存在。从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到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都反映出前期城市功能布局规划、重大危险源企业选址评估、城市管网管线排布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历史欠账。

  “只有进一步完善城市应急管理相关制度与标准,做到有规可循,才能有力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曹海峰说,必须尽快出台城市应急管理相关法律的实施细则、规章、技术标准,从制度层面将公共安全因素纳入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加快配套制度建设,积极制定重大工程项目风险应急制度;着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的运营设防标准。同时,要理顺各部门权力边界,形成权责分明的城市重大危险源统一管理机制。

  曹海峰建议,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需要加快构建多方整合、协同参与、规范有序的城市风险治理体系。此外,还需要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应急能力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应急中“第一感知者”和“第一响应人”的作用。鼓励公众成立防灾减灾救灾志愿者组织,并为其提供必要培训。

  他山之石:应急救援新思路

  处置城市灾害事故的危急关头,应该全力确保救援行动安全

  对于城市灾害事故处置,与会人员介绍了各自国家的有益经验。

  新加坡民政部队第二分区行动主任何志伟说,他至今都清楚地记得2011年9月28日新加坡毛广岛炼油厂发生的爆炸火灾事故。“这个炼油厂的泵站爆炸起火后,我们马上就到位了。当时火焰腾空、浓烟滚滚,我们没有办法阻止火灾蔓延。”何志伟说,这个厂的管道年久失修,厂方人员也不能确定爆炸点的具体位置。

  “当我们听到异常的声音后,立即就撤离了。等到第二次爆炸发生后,我们再上去灭火。感觉不对劲,又撤离了。每一次爆炸发生前,我们都全部撤离出来。”何志伟说,经过4天的奋战,他们最终将火扑灭,又经过4天的现场处置,确保了岛屿的安全。

  何志伟介绍,成功处置这起石化装置爆炸起火的经验有两点:一是指挥得当,确保了没有人员伤亡。每次发生爆炸前,进行了及时撤离。二是协调高效,及时关闭了供油管线阀门。切断供油线路,可能要造成几十亿新加坡元的损失。由于他们平时跟这家公司进行了密切合作,所以协调起来很顺畅。不仅如此,由于他们经常协调企业消防人员进行联合演习,所以企业消防力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配合十分默契。

  对于城市附近储存的危化品,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官员盖伊·瓦伦特认为“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瓦伦特给与会人员放映了一个关于“氨气泄漏”的视频。一次车祸中,一名官员不了解氨气泄漏的危害性,下车后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就进入了现场。当他准备救一名伤员时,25秒后就倒地昏迷,最后不幸遇难。

  瓦伦特说:“一旦发生工业化学品事故,首先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他还特别强调,在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时,不是防护等级越高越好,而是要与处置的危化品的危险等级相匹配。“如果你穿戴高于事故等级的装备,就可能行动不便,影响救援。事故现场,瞬息万变,如果不能灵活应对,另一种危险就随之而来。”瓦伦特说。

  由于所处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处置城市灾害事故时所使用的装备也有所不同。
 
  在韩国,运用直升机救援比较普遍。韩国国际事务部高级国际事务官金容常说:“运用直升机救援,一个字就是‘快’,可以避开人车拥堵和各种障碍。”

  金容常介绍,韩国有一个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以用直升机来救火、空中搜救、转移病人、空中指挥、运输物料等。现在,他们有15个消防大队,27架直升机,240人负责直升机救援。去年他们的出勤数达到4402次,直升机救援效率较高。

  “我们的平均响应时间在18分钟左右。”金容常说,在首尔、釜山等地最快能达到8分钟到场,最远的地方在30分钟左右。在出动直升机救援时,还会有医疗服务,医生护士一起登机,有效提高了救援效率。

  城市救灾:消防成为主力军

  公安消防部队是中国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骨干力量,肩负着灭火和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职责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罗永强说,中国公安消防部队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各类火灾扑救和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职责,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江苏盐城龙卷风冰雹、抗洪抢险等历次重特大灾害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应对重大特大灾害的准备,中国公安消防部队从职责任务、力量配置、专业训练、应急保障、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在职能任务上,消防部队依据消防法、防震减灾法等要求,依托现有消防力量,组建搜救专业队伍,担负起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建筑物坍塌等灾害事故救援任务。他们平时承担本辖区内的城市灾害搜救任务,重特大灾害发生时即作为机动力量,快速实施跨区远程救援。

  在力量配置上,消防部队借鉴《国际搜索与救援指南和方法》有关标准,结合实际,将消防搜救专业队伍分为轻型和重型队。目前,已建有轻型搜救队417支、重型搜救队143支,基本形成了覆盖主要城市与地区的救援力量网络。

  在专业训练上,消防部队围绕安全评估、搜索、破拆、顶撑、移除、绳索救援、现场急救等救援环节,分类开展了救援训练,明确了救援程序与标准。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消防总队培训基地均建有建筑倒塌、高空救援等模拟训练设施。每年组织搜救队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定期轮训。

  在应急保障上,每个搜救队员均配备了个人保障背囊,包括帐篷、睡袋、防潮垫、指南针、应急包、高能量食品、饮用水等物品,可实现72小时自我保障。

  在交流合作上,中国公安消防部队与世界各国应急救援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多次参与并承办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救灾演习,相互交流城市应急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有益做法,相互分享应急救援技术与方法。

  罗永强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显著、区域灾害风险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的救灾领域合作不可或缺,尤为重要。中国愿意以此次研讨为契机,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同心同力,为有效减轻各类灾害事故损失,促进各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