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倍增发展 推动产业新变革
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电子商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大会暨高峰论坛于1月2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了电子信息行业经济发展情况和新形势下产业发展态势。
在会上,围绕新常态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及互联网思维等话题,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子学接受了《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
电子信息产业引领新常态
记者: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你如何看待目前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整体运行状态?电子信息产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创新发展,积极引领新常态?
周子学: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环境发生诸多趋势性变革,电子信息行业也面临传统优势逐步削弱,国外市场需求疲软,国内市场结构转型,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等挑战。在这种背景下,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依然保持了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行业增速领先于工业平均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在新常态下不断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深化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行业的内销比重、内资比重不断提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产业内融合、产业间融合不断加深。可以说,新常态在给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工业化还未完成,第二、第三产业同步增长。但随着发展的推进,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会逐渐变成最大,这个情况实际上已经出现。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完成,第二产业中建筑业的比重也不会下降。但传统工业受到国际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和资源环境等条件的制约,部分产能出现过剩,整个工业高速增长的历史时期就不太可能再出现了。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信息产业的地位更加凸显。电子信息产业是跨界的,具有很强的融合渗透作用,比如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新兴的高端制造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比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前沿的新产业,也是当今成长最好的产业,未来将会呈现高速增长。作为智能化的必要条件,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平台具有特殊意义,将带动所有的传统产业跨界整合、转型升级,电子信息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不断融合发展,将拉动整个产业的大发展。所以,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速快于工业增速。2015年,我们预测这样的态势还会继续下去,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新常态下,电子信息产业要实现创新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突破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二是加速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三是培育信息投资与消费热点。四是推动创新应用示范。五是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政府、企业和协会要共同合作,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体系。
记者:此次发布的电子信息行业景气指数,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周子学: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内涵与外延非常广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升,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凸显。因现有产业监测体系以增加值、增速等统计指标为核心,缺乏统一、直观的“晴雨表”式监测方法,未能引起广泛关注。为此,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基于产业统计数据,结合现代模型软件编制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景气指数。电子信息制造业景气指数以经济周期理论和指数原理为基础,采用合成指数的计算方法,包含先行、一致、滞后与预警指数,涉及生产、投资、外贸、效益等多个领域,是综合反映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景气状况的总体指数。编制电子信息制造业景气指数的主要意义在于监测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探索发展规律,预测未来走势;为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提供预警参考,为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提供信息引导。
两个IT融合倍增发展
记者:你如何看待工信部今年“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重点工作和“两个IT”概念的提出?在未来工作中,如何促进、逐步实现两个IT的融合和倍增发展?
周子学: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简称都是IT。两个IT实际上是两化深度融合的简练说法。这个概念提出是非常精准的,不管是高端制造还是智能制造,实际上都是信息技术对制造业深度融合、渗透的必然结果。
发展智能制造的必要性很显然,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已趋于结束,人口很多,劳动人口已经不足,老龄化趋势出现,农村劳动力大部分转移到城市。在这样的格局下,更多制造业要靠工业机器人等,也就是智能制造的概念,这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另外,美欧也在重新回归到制造业,调整三个产业的结构,促进三个产业必须均衡发展。他们的回归显然不会回到过时的依靠劳动力的方式,而是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回归。这样的格局使得我们的高端制造面临强劲的竞争。今年工信部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际上意味着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中国制造业一定要往前走,否则在国际竞争中就会败下阵来。这很符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工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智能制造的确是现在和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当前,我国工业行业增速明显回落,工业发展已到了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新常态倒逼工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选项。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就要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实现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倍增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具体措施主要有三点:一是健全两化融合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搭建两化融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咨询诊断、系统实施等服务;建设两化融合创新中心,提供规划设计、评估认证等服务。二是加快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包括加强两化融合统筹布局和顶层设计,制定总体技术框架、解决方案和相应的标准规范,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政策。三是开展智能工业研究与试点示范。包括支持一批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运营、智能管理、智能决策等方面的示范项目,探索应用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板。
记者:从两化融合到两化深度融合,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新形势下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呈现哪些新特征?出现哪些新趋势?
周子学:今天的两化深度融合,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下的融合,这种融合是跨界的融合。跨界的融合有三个创新的明显特征:第一个是产业链式的创新。包括产业链上大量的兼并重组,是产业横向和纵向的整合模式,可以理解成产业链整合式的创新。这还不是非常明显的跨界,跨界在第二个和第三个特征中表现得尤其突出。第二个是平台式的创新。说穿了就是在信息化新平台上的创新,标志性的是云计算、大数据两项技术。尤其是在云计算成熟之后才能出现的,把原来的工业制造远程的距离、时空压缩在一个没有时间、空间、距离的领域里,只有在云计算技术彻底解决之后才能真正实现。第三个,更进一步,在平台、产业链创新的基础上,作为创新的引领者、发起者、整合方,它不仅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还将最终的客户拉到队伍里一起创新。这种创新是生态链式的创新。跟别的创新最大的区别是供给方和需求方一起创新。
三种创新模式,一种比一种进步,一种比一种综合,一种比一种难度大。
互联网思维推动新变革
记者:你如何理解和看待互联网思维?你认为互联网思维对于产业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周子学:我认为,从本质上来看,互联网思维是两个基因带来的4个词、8个字。两个基因是指互联网无中心式的架构基因、摩尔定律和知识产品的复制成本趋零规律基因。8个字是平等、开放、免费、共享。
回归到信息产业的本源来理解。信息产业的本源有两个规律,这两个规律加上互联网产生的基本诉求,才决定了互联网思维。第一个基因是互联网非中心式的构架。哲学家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不知道出发点是什么。互联网走到今天也走得很远,它的出发点、本源是非中心化,平等、开放是无中心的架构基因带来的两个互联网精神。
第二个基因是两个规律。摩尔定律和知识产品的复制成本趋零规律。摩尔定律告诉我们,集成电路即核心硬件的功能一年半增加一倍,其经济价格降低一半。摩尔定律是经过实践、摸索、验证的。经过了40年~50年时间还在起作用。最后,到7nm的时候,可能会失灵。这说明硬件产品在核心的领域里就是不断降价,而降价就给共享和免费提供了可能。知识产品的复制成本趋零规律是说,信息的内容、知识产品、苦思冥想出来的数学模型等,开发者花了很多脑力劳动,是有成本的,但是卖的时候,卖1套和1万套的成本是一样的。类比工业产品,做1套就花一次成本,投入原材料等费用,知识产品只要一次做完了,投入多少是不会再增加成本的。这两个规律告诉我们,信息产品能实现免费,一免费就可以共享。
所以,平等、开放、免费、共享,就是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其他的都是工业思维。这8个字作为真正的互联网精神,加上传统工业领域的质量、品牌、诚信等方面,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共同发生作用,才是真正法治型的、规范性的、非常清晰的市场经济环境。政府要创造这样的环境,企业要遵守这样的规律,在市场中平等竞争。
特别是免费的新特征,是颠覆产业的特征。所以互联网思维渗透到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出现颠覆性、甚至替代性的变革。
记者:在万物互联的技术趋势下,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在哪些方面容易取得突破?
周子学:当前全球电子产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带来的最直观体验就是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智能化产品的快速普及。这一变化背后的本质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及互控,推动着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智能对话”。
在万物互联时代,智能硬件成为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一大主流趋势。智能手机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2014年,我国自主品牌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70%,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10名中,中国厂商占了6席(联想、华为、小米、酷派、中兴、TCL分别位居第三、五、六、七、九和十位)。可以看出,我国智能手机发展逐渐成型,部分厂商已经具备世界级规模,具有挑战新兴领域的实力。一些企业积极布局可穿戴智能设备。小米已投资20余家智能硬件相关公司,涉及网络摄像头、智能血压计等多个领域;联想发布了首款智能手环产品,并随着对摩托罗拉收购的完成,其可穿戴产品系列进一步充实。中兴、华为也在2015年的CES期间推出了可穿戴新品。因此,可以认为,在万物互联时代,智能终端是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记者:据说今年有关大数据应用和发展指导意见要出台,你有何建议?
周子学:由海量信息构成的大数据,不仅正在深刻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正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挖掘的天然“富矿”。2012年3月,美国政府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印度等国也纷纷效仿,推出大数据应用相关的战略研究。
为此,我国政府非常有必要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建议要明确对大数据的战略定位,以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并利用大数据业务带动各行各业的升级。要构建大数据研究平台,整合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要构建大数据良性生态环境,制定支持政策,构建大数据产业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嫁接。要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大数据生态系统。作为政府,更要抓紧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力支持和鼓励本土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方面的探索,对大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应用。依托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优势,努力培养大数据开发和应用方面的人才。推动产生一批围绕大数据形成的创业型企业,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努力推动我国企业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发展,使我国站在大数据领域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