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半数社区建司法行政工作室

03.08.2016  20:07
      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司法局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在热线平台建设上,打造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在网络平台建设上,则引入“互联网+”,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载体,为群众提供及时、便利、高效的法律服务;在实体平台建设上,目前4个县区全部建立高标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90%镇街司法所达到规范化建设,超半数社区建立了司法行政工作室。
  莒县店子集镇沟头社区办公楼前的广场上,随处可见法治宣传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职责。法治长廊内的展板上,张贴着不少关于邻里、家庭、赡养关系等方面的典型法律案例。在一楼社区服务大厅设有“法律服务”窗口,由社区工作人员常年值班,主要负责群众咨询和业务引导。如果群众需要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则需前往二楼的司法行政工作室。在司法行政工作室,社区调解员可以主持纠纷调解,定分止争;社区法律顾问定期值班,接受辖区群众的法律咨询;老百姓若需要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还可以帮助填写申请。此外,工作室还承担社区法治宣传、协助司法所做好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等职责。
  正在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的张大爷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因为涉及工资纠纷,他想申请法律援助讨回工钱,“如今大伙儿知道这里的越来越多,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法律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莒县司法局局长董世文告诉记者,近年来群众法律需求日益增多,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抓住全县撤村设社区的有利时机,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室在全县社区全覆盖,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司法行政工作室打通了司法行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老百姓踏入这个大门,便开启了‘法律服务之旅’,不仅能在家门口享受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普法教育等服务,而且对于公证、法律援助等事项,也能得到及时准确引导,少走弯路。”日照市司法局局长赵文胜说。
  据了解,日照司法局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将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设先后写入《日照市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关于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为全面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目前,该市正稳步推进这项工作,以期尽快实现全覆盖。
  赵文胜介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涵盖实体、热线、网络等平台建设,而司法行政工作室仅是实体平台建设在基层社区的体现。在乡镇层面,该市着力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目前规范化率已达90%,同时4个县区也全部建立了规范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015年,山东省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会议在日照召开,推广了该市的经验做法。
  在东港区南湖司法所,记者看到,司法所共有6间办公室,面积近200平方米,工作人员6名,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公共法律服务一应俱全,服务人员也全部配备到位。
  在五莲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楼服务大厅面积1000多平方米,分为两大功能区,设有24个服务窗口,一个功能区集中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公证等服务事项,一个功能区为矛调一体化功能区,各种类型的人民调解均设有服务窗口。
  此外,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日照目前已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整合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资源,为全市每个社区配备一名法律顾问。 
  近日,日照市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城市,这是对该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肯定。“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合了司法行政资源,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是实现法治惠民的民心工程。”山东省司法厅厅长王本群表示,日照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全力推进实体、热线、网络等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县区、镇街、社区三大实体平台的全方位覆盖和规范化建设,具有典型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