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公布8起经济犯罪典型案例 多个案件影响重大

18.05.2015  12:23

 

  

  

  近年来,经济犯罪日益多样化,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制假、售假犯罪剧增,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15日,在“5·15”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集中宣传日到来之际,南通市公安局公布了8起经济犯罪典型案例,希望广大市民擦亮双眼,加强防范。

   案例1:全国首例特大制售假冒吸奶器案

  2014年8月下旬,海门经侦大队在工作中发现当地某网店涉嫌出售假冒知名品牌吸奶器的案件线索。海门市公安局立即进行立案侦查,很快查明了网店店主顾某的真实身份,并确认了顾某的上线是广西桂林某大型母婴用品连锁店的拥有者黎某。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立即成立专案组,全力侦破此案。

  经查,黎某从广东上家购进假冒吸奶器,再通过网店对外销售,短时间内就在北京、浙江、广东、江苏等地招揽了6个代理商,海门的顾某就是其中之一。专案组通过工作最终锁定生产假冒飞利浦吸奶器的源头系广州白云区某婴儿用品有限公司。10月17日,公安部发起全国集群战役,各涉案地公安机关同步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捣毁生产窝点1个,销售窝点4个,捣毁生产线一条,缴获假的飞利浦吸奶器5200余个,总涉案价值1200余万元。

   案例2:假冒“脉动”注册商标案

  2014年6月,南通开发区警方接到群众报案称,在竹行街道某超市购买的“脉动”饮料可能有假。开发区警方立即围绕案件线索开展工作。经查,犯罪嫌疑人赵某在网上结识了犯罪嫌疑人申某,在明知是假冒脉动饮料的情况下,多次向申某购买并转手销售。为彻底斩断该假冒注册商标犯罪链条,2014年12月底,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多省市公安机关统一开展收网行动,捣毁位于河南的制假窝点1个和涉及7个省的大小售假窝点7个,查获假冒脉动系列维生素饮料成品、半成品5万箱,各类商标标志15万枚,查封假冒脉动饮料生产设备两套,涉及17个省市区27个地区的假冒脉动饮料案得到查处,涉案价值千万元,涉案14名犯罪嫌疑人先后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