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初:在敬老院继续发挥余热

02.07.2015  11:57

 

 

采写:顾胜庆 季市镇长安学校副校长

 

提起赵伯初的名字,不少靖江人都很熟悉,他是从长江的风浪中勇救14名落水者的英雄,英勇事迹经《靖江日报》报道后,曾被多家新闻媒体转载。然而,笔者从未与这位救人英雄见过面。昨天,笔者有幸参加《靖江日报》邀您当一天记者的活动,才得以实现自己与英雄零距离接触的梦想。

 

昨天上午,笔者带着一颗仰慕的心去采访这位昔日的救人英雄,了解其近况。9点30分,笔者与带队的记者一起来到斜桥镇敬老院,在几名热情的老人指引下,找到了在敬老院帮忙的赵伯初。

 

被誉为“大江儿子”的赵伯初今年67岁,他精神矍铄、身板硬朗、淳朴厚道,黝黑的脸上,挂满了仁慈的微笑。

 

当笔者问到赵伯初过去的英勇事迹时,不善言辞的他说:“我就住在长江边,看到别人落水,怎能无动于衷。”他告诉笔者,他年轻时做过篾匠,每次在贫困人家做手艺,从来不收工钱,也不需要人家上街为他买菜。后来,由于凭手艺难以养家糊口,他当起了渔民,在江边搭起棚子,方便照应鱼网虾篓。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时间里,浩浩江水将过往的船民卷入水中,他奋不顾身一共救起了14条人命。

 

他告诉笔者,2006年,斜桥镇敬老院内缺少男性工作人员,斜桥镇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请他到敬老院帮忙。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听说能为敬老院内失去生活能力的老人服务,欣然前往。

 

斜桥镇敬老院的包惠民老人介绍,心灵质朴的赵伯初在敬老院内做事最认真。他用几个“不怕”来评价赵伯初: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不怕烦……除了照顾两个残疾老人外,赵伯初还承担院内一些杂务,他的卫生包干区总是干干净净的。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赵伯初的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令笔者和随行的记者很感动,他说:“我愿意在这里尽我所能帮助孤寡老人,但再难有机会再做那些救人的好事了。”看来,赵伯初那颗充满慈善和爱的心始终牵挂着做更多好事、帮助更多人。 (陪同记者:蒋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