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互联网时代别有一番“年味儿”

22.02.2016  22:34

龙虎网讯 记得大作家王蒙曾这样回忆他小时候过年的场景:“小时候过年特别激动,因为能吃上一顿肉,因为包饺子,因为穿一件新衣服,因为给大人磕头和得到压岁钱。”今天,过年吃得上肉,早已不能作为幸福生活的衡量标准了。时代不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味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味道。随着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过年的习俗也更具时代气息。

指尖”上的新年俗:咻咻红包忙不停

2016年春节,充斥在我们周围的红包真是五花八门:微信、手机QQ、支付宝、360手机助手、百度钱包不胜枚举。不论1分、5毛,还是10元、100元……有人晒出了“红包闹钟”,还有人列出“抢红包日程表”,总结 “抢红包攻略”;还有人开发了抢红包的APP,甚至研发了抢红包机器人……全民疯“”红包模式,使这项传统年俗重获生命力。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现实世界里的红包总是一个甜蜜的负担,给少了担心不落好,给多了钱包又受不了。然而,“你抢到红包了吗?集齐五福了吗”成为了今年过年新的问候语。中国人有过年发红包的传统,代表长辈对晚辈的祝福,然而现在的红包早与时俱进,进军网络世界。网络时代的红包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科技与民俗的碰撞,因其快速、热闹、刺激,从而吸引了公众的积极参与。

1分钱也好,1块钱也罢,重要的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收发红包从来都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而是一种社交行为。一抢一送之间,正体现了人们在社交群体中的存在感,以及渴望交流的内心愿望。

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行走中感受年味

现在网络预定服务很方便,吃穿住用行,只要动动手指都可以在网上搞定。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全家出游,趁着长假带着孩子去国外转转,开阔下眼界。”像北京张女士一样选择在春节假期出境游过节的中国家庭如今确实不在少数。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全国出境旅游人数有望接近600万人次,传统佳节洋派过法俨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随着旅行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而能远游的假期却只相对集中在三个小长假中,使得春节一定要“回家”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春节出游,换个方式过大年。随着中国护照含金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的目的地已达53个,成全了多少人“说走就走的旅行”梦想。

有人说,科技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也刷新了“在一起”的概念。过去“在一起”就是一家人回到小镇上团聚,而现在既可以家人一起走出去,也可以子女们出去旅行的时候通过互联网跟父母进行联系。移动互联的崛起,让大家在传统年俗习惯上发生着极大的改变。相信,旅游过年会变成越来越重要的生活方式。

春节档电影化身“窜天猴” 翻了个筋斗云

随着网络电子购票的新形势出现,平日里影城排队购票的情景却不复存在,只需通过网络渠道就可以提前轻松订票,让观影更加方便。“以前回家过年都是一家人在家打牌、看电视,出门也是去亲戚家拜年,因为商场早早就关门了。但是现在人们愿意出来吃饭、看电影、唱歌,公共场所的年味儿比家里还要浓。”家住河北张家口的“北漂”一族小张这样和记者说道。

春节档”堪称一年中最重要的电影档期,到电影院里过大年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7天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突破了30亿元,把羊年春节档的18.2亿纪录远远抛在身后,看电影开始成为中国人过年的新年俗。今年春节期间各大影院的电影票都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学习的大批中青年影迷成长起来,在假期返乡探亲时也把观影习惯带到了家乡。这种花费适中又环保的娱乐方式正逐步固定下来,成为新的年俗。

古老的年味会长存心底,有了新生活的年味更让人欣喜。过年的方式或有变化,但根植其中的年味永远不会飘散;表达幸福的方式或有不同,但对幸福的追随不会停歇。(光明网记者刘冰雅)

来源: 光明网   编辑: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