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大学孔院院长:欧洲孔子学院应成为公开透明的典范

04.02.2015  18:04

   欧洲孔子学院应成为公开透明的典范——访赫尔辛基大学孔院院长

  新华网赫尔辛基2月3日电(记者李骥志)“孔子学院没什么好隐瞒的,”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汉学家高歌(考科·莱蒂宁)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这样说。

  高歌建议,孔院要把日常活动预告和总结、近期和远期的规划都公布在网站上,让人们了解孔院的宗旨和发展历程,“这不是(中国国家)汉办的责任,而是我们孔子学院自己的责任”。

  高歌说,与亚洲国家媒体环境不同,西方国家总会有批评声音出现,“直接而坦率的批评,是西方的行事方式。一些国家出现对孔子学院的批评声音,也是正常的”。

  他分析认为,除少数被孔院解聘的人外,对孔院的批评声主要来自“外部人士”。高歌说,在欧洲、尤其是北欧地区,人们习惯了公开和透明,如果孔院自我封闭,难免会出现误解和猜忌。

  “如果我们做的事不为外人知晓,那么面对别人的指责,我们只能忍气吞声。实际上,因自我封闭导致外界误解,我们自己也是有责任的,”高歌说。

  前不久,赫大孔院恢复了英文网站,任何对孔院感兴趣的人都能搜索到想要了解的情况。高歌还撰文呼吁,欧洲孔子学院应加强透明度建设,要成为“全球孔院的透明典范”。

  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2007年建立,合作方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一阶段5年期满后,双方于2012年续签了合同。如今,高歌正在草拟学院的“五年计划”。新计划包括:申请带领研究队伍赴中国实地考察,增派中国学术性研究人员赴芬兰教学交流等。他说,这个“五年计划”与孔院合约是否到期无关,“反正续约是肯定的”。

  记者从赫尔辛基大学校方了解到,赫大正计划加强孔院职能建设,包括提高孔院学术研究水平、提升孔院在中国当代研究方面的作用等。

  高歌认为,孔院的运行机制设计得“很巧妙”,因为“办孔院首先要有当地合作方的提议,孔院的职能不是取决于(中国国家)汉办,而是取决于当地合作方需求。合作方还要承担一半资金,这需要有很强的合作意愿才行”。

  高歌记得,2006年他参与赫大孔院筹备建立时,全球只有不足百家孔子学院。如今,全球已有475所孔院。他曾拜访多家欧洲孔院,被当地工作人员的热情感动,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人们对多一些学汉语机会的渴望”。

  经过7年发展,赫大孔院比以前更“专业”了,高歌对此十分欣慰。作为芬兰唯一一家孔院,赫大孔院还承担了独特的辐射职能,即负责向首都以外的4所高校提供汉语教师,这些教师也来自人民大学。由于这个职能设计,虽然芬兰只有1家孔子学院,但它可惠及全国,覆盖各地汉语教学需求。

  对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决定停办北欧孔子学院,高歌表示对其中隐情并不完全清楚。他说,斯德哥尔摩北欧孔院院长、著名汉学家罗多弼早已过了退休年龄,能坚持任满已属不易,“毕竟这个岗位具有挑战性,需要充沛的精力和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