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消费群为赏花经济添动能:走,去看十里桃花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步入3月,梅花、樱花、二月兰、桃花、梨花、油菜花、郁金香等相继登场。因为一部电视剧的热播,带动一波年轻观众跨区域赏花,成为这个春天最潮的旅行体验。如何让赏花不止吸引眼球,而是成为一种情怀和需求,用“一朵花”带动产业链发展,也成为我省50多个赏花胜地转型升级新课题。
“赏花经济”有了新动能
每个春天花会开,而随着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兴起,也给“赏花经济”增添新动能。
南京梅花山3万株梅树花开,为今年的“赏花经济”拉开序幕,南京地铁2号线因此成为“开往春天的地铁”。作为南京梅花节网络门票独家代理商,驴妈妈旅游网CEO王小松说,截至上月底,入园赏梅游客已超3万人。中山陵园管理局副局长廖锦汉则表示,春季到南京来看花的游客,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仅在本地赏花怎么够?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新生代消费群就是这么潇洒。毕业5年的李建红今年很想回母校武汉大学看樱花,拿出手机立马搞定高铁票、酒店,“去武大看樱花的人很多,说是去赏花,不如说是去怀念一下四年的青春岁月。”
这个春天,更潮的是去看桃花,各种网络传播手段对新生代消费群体影响巨大。借着近日热播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各地纷纷推出春季赏花路线。驴妈妈旅游国内度假事业部总经理陈宏进说,近期前来咨询预订“桃林之旅”的用户明显增多,带动取景地云南普者黑相关线路的销量。同时,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取景地林芝也成为赏桃花的热门目的地。“原本三、四月份是西藏旅游的淡季,是全年旅游价格最便宜的时候。而今年的‘赏林芝桃花’等长线赏花线路,受到年轻消费者的热捧,让人直呼想不到。” 陈宏进说。
在苏州,林屋梅海是久享盛誉的江南赏梅胜地。金庭镇旅游集团统计,1月20日到2月28日,林屋洞景区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5%。苏州2015年推出快速直达景区的“苏州好行”直通巴士后,每年花季也会推出到上方山、白马涧、香雪海、树山村等地的赏花直通车。苏州好行旅游公司副总经理周伟说,香雪海直通车今年1月14日开通以来,已接待1.5万人次,最近两周周末平均每天往返乘客约1000人次。
万众赏花变“花赏万众”
需求爆棚,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既盼人来,又怕人来”,这是许多赏花景点景区的无奈。在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赏花时,管理、基础设施配套、统筹规划,一连串问题暴露无遗。
武汉大学樱花看客们曾调侃:“在武大看人海,是每朵樱花的梦想。”在南京等地,这样的情形同样在上演——万众赏花变成“花赏万众”。游客如织的周末,车位难求、沿途难觅厕所和垃圾桶、农家乐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影响游客心情,使“赏花经济”的魅力大打折扣。市民刘先生吐槽说,去年去南京近郊的樱花园赏花,没有停车场,车子只能停马路边,附近也没有吃饭的地方,扛不过饿,只好草草结束赏樱之行。
对新生代消费群来说,赏花更是一种情怀,体验感显得尤其重要。我省有一定规模的赏花胜地达50多家。赏花大多在春季,最佳花期通常15至30天,有的如郁金香最佳花期只有6天。“有的景点没有科学规划,缺乏全产业链及配套市场的策划,还未形成完整的赏花经济产业链,面对游客暴增和人气估计不足,应对方案措施不够。”省旅游局副巡视员吴群蔚说,“我省打造旅游风情特色小镇,要求小镇首先要‘美’,那么‘赏花’也会是其功能之一,这就需要从设施配套、小镇布点、人才标准、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规划。如大丰的荷兰花海是盐城市重点打造的特色小镇之一,它以郁金香为特色产业,去年共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全年综合营销额超亿元。”
补短板,“赏花经济”更灿烂
花期是有限的,但“一朵花”可嫁接很多产业。如何瞄准需求,用“一朵花”带动产业链发展?
“如果仅仅是低端观赏,企业难以获得长远发展。如果想走高端路线,那就需要寻找产业支撑。” 南京大塘金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正兴说。现在虽然不是薰衣草盛开的季节,每天仍有平均约4000人来大塘金参观游览。上周末,1.6万个停车位停得满满当当。“我们以薰衣草的花语‘爱情’为出发点,发展婚庆产业,平均每天七八十对新人在这边拍照,平时要预约。” 张正兴说。
从低端卖“眼球”到发展产业,赏花经济正在转型升级。随着赏花游不断升温,苏州光福镇村民因地制宜,借助独特的山林环境,将赏梅与苗木、盆景产业相结合,全镇2000多人从事苗木生产,赏花和苗木经济带动当地农民年收入超过2亿元。今年62岁的孙祖浩家住光福镇窑上村。“以前我在苗木市场只有1个摊位,现在扩展到4个,花开得越好,生意就越好。”他说。
本月下旬,大丰荷兰花海的千亩连片郁金香又将迎来盛花期,把荷兰花海所在的新丰镇建成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特色小镇,新丰人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荷兰花海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潘勇说,荷兰花海的“花文章”已拓展到以花为载体的现代观光农业、婚庆产业、健康休闲为特色的旅游产业等。同时,与阿里巴巴合作,引导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目前大学生注册成立演艺、花卉种植、个人网店等公司20多家,带动周边8村3000多农户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产业富民效应逐步显现。
业内人士指出,应将赏花经济发展规划与全省休闲观赏农业、城市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等有效对接,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花卉,打造特色赏花基地。此外,他山之石值得借鉴,如在日本,樱花经济从预报、赏花到游玩形成一系列文化增值服务。每年樱花开放,日本媒体都会开设“花情预报”,引导游客随花期由南往北追逐赏花,有效带动当地经济。
本报记者 赵伟莉 潘朝晖 宋晓华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