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驻村干部上电视求帮扶 称不怕给地方抹黑

28.08.2015  08:58

  自从在广西卫视公益节目《第一书记》“露脸”后,广西宁明县立门村第一书记张杨的手机连日来几乎被打爆了,有大学毕业生表示愿意到村里的小学当老师,有上海的投资公司询问如何加盟村里的边贸物流园……

   电视推销”吸引投资2000万元

  2012年,广西创新扶贫举措,先后选派了3000名机关干部到最贫困的3000个村庄,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助当地寻找脱贫致富的办法。张杨是其中一位。这位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派出单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自从去年春天进驻位于中越边境的立门村,一直在琢磨村子的出路。

  “村里人年平均收入不到2300块钱,有国家政策兜底,基本生活不用愁,但要过好日子还得动起来。”张杨说,“根据国家政策,边民有每人每天8000元的免税额,我们打算带村民成立边贸物流园,进口越南木薯、搞运输,提供装卸、饮食住宿等服务。”节目录制现场,多家企业负责人对他的介绍很感兴趣,纷纷询问。

  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加显村驻村第一书记庞雪,在节目中推销村里的山银花,如今已经联系到对口的爱心企业,山银花基地正在建设;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门楼村驻村第一书记蒋春林做完节目后,广西鑫辉集团与门楼村签署了158万元的合作协议。

  截至目前,共有70多位第一书记参加节目,60多个贫困村寨通过节目获得社会各界的帮助。据统计,贫困村扶贫产业项目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扶贫捐助金额和意向投资款达到2000余万元,贫困孩子获得善款1300多万元。

   扶贫要‘造血’,赚可持续的钱

  有人质疑,毕竟是机关干部,上电视录节目会不会太抛头露面?在节目组找到张杨时,他的确有一些顾虑,“但随着爱店口岸升级为国际一类口岸,我们这里的北山边贸互市点也迎来一个发展的机遇,我们需要大范围的宣传和外界支持,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些小顾虑而耽误了村子的脱贫致富。

  《第一书记》节目制片人梁家鸿介绍,大多数第一书记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一开始,都比较抗拒上电视,但看到节目真能帮助村子发展,态度就热情了很多。大家在一起探索创新扶贫、精准扶贫,这不是一场秀。

  如此高调扶贫,会不会给地方抹黑?“中国是前进中的大国,既有发达富裕的都市,也有贫穷落后的山区,节目里反映的是真实的中国。我们肯定政府的扶贫投入,但要致富,第一书记们需要多渠道的支持。”梁家鸿说。

  “政府、社会上的公益力量很大,但光给钱给物不行,要‘造血’,让贫困人口赚有尊严的钱、可持续的钱。”张杨认为,开发本地潜能,帮村民就近找活儿干,还能让留守家庭团聚。他的观点代表了很多第一书记上电视的初衷。(记者巩育华)

  原标题:贫困村驻村干部上电视求帮扶称不怕给地方抹黑

  稿源:中新网

  作者:巩育华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