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豫区完善五项机制助力精准扶贫
日前,宿迁市宿豫区围绕制度健全、程序公正、对象准确,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六项机制,切实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生活,促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有效衔接。
一是完善低保对象动态管理机制。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尚未纳入低保的家庭进行入户核查,对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同时,结合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入户核查,对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坚决予以清退,实现应退尽退。通过核查,一季度,该区新增农村低保对象38户165人,核减46户164人。
二是完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在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办公系统软件中,新增总工会、团区委、慈善总会等部门的救助模块,将该区所有救助项目集中到软件平台进行受理。同时,该区各相关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园区)社会救助分中心统一接入“一门受理”办公系统软件,申请救助对象可以任意选择到区救助中心、分中心进行申请,实现“一站式”解决。截止目前,该区共计受理网上救助申请数据16368条,审核审批通过11837条。
三是完善申请救助家庭信息比对机制。建立申请救助家庭信息比对机制,开发核对系统,实现与民政、公安、住建、人社等部门的信息共享。申请人在申请社会救助时将家庭收入和财产情况授权区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查询,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将申请人信息发送公安、住建、人社等部门按要求进行信息核对,并利用系统及时将核对结果反馈至救助中心。通过核对,申请救助家庭成员户籍、机动车辆、住房、参保参险、缴费和享受待遇、工商注册登记和生产经营等信息一目了然,从制度上消除收入核定中存在的偏差。2016年第一季,该区累计核对各类申请救助对象673人次,核出不符救助条件17人次。
四是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建立健全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考核奖惩机制,召开专题培训会,并为10名优秀协理员颁发证书、奖金,切实提高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意识。积极拓宽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和反映问题的渠道,利用各级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社会救助公开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及时主动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公开社会救助联系电话;发动、鼓励热心市民、志愿者、企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收集群众遭遇急难的相关信息并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打造多元化、专业化的主动发现模式。
五是完善社会救助信息公开机制。组织开展社会救助信息公开专项检查,出台整改方案,并进一步细化社会救助信息公开目录和范围,突出做好低保、临时救助等公众关注度高的信息公开工作。同时,建立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工作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把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日常考核范围。每季度对社会救助对象信息化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强化其执行能力,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逐步增强社会救助对象信息化公开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