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留守女童面临十大危险 含独居、日常侵害

24.11.2015  12:16

        留守女童在生活、教育、健康、心理等方面与非留守女童存在普遍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这是中国中西部农村留守女童生存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的内容。

  今天下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新浪微公益、新华网联合发布了报告。

  据介绍,调查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开展,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委托郑州大学和兰州大学的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年9月到2014年12月在四川、云南、河南、甘肃、陕西、湖北六个省份的32所中小学进行的问卷调查,共有6112名农村女童被纳入实际分析,其中留守女童的比例为49.346%。

  报告总结了我国中西部留守女童具有整体劣势、在心理方面劣势最大、面临的照顾风险高于经济风险、劣势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动消失、初中阶段留守因素产生的影响最为严重的五大特点。

  另外,报告还指出,我国中西部留守女童面临着独自居住、遭受日常精神伤害、人身伤害、卫生习惯整体不佳、压力纾解效果明显不足等十大风险。

  研究发现,观察留守女童的共同居住者,可以发现留守女童的共同居住者以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主,这一群体的比例达到了53.835%,独自居住者在被调查者中也占到了9.782%。

  报告特别指出,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风险,以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女童最为严重。

  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女童在乐观程度、合群程度、坚强程度、创新程度和轻松程度等5个指标的测量中都是被调查者中最为薄弱的。

  另外,报告特别关注了中西部农村留守女童来自家庭、学校的社会支持现状。

  从问卷调查以及入户走访的情况来看,留守女童家庭的服务保障功能正在逐渐弱化,而且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年轻父母的照料责任严重缺失。

  调查的整体数据显示,经济问题已经不是留守儿童家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几乎所有的被访老师都认为,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特别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由于“两免一补”、“营养午餐”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家庭用于儿童教育上的开支并不大。

  调查发现,以我国中西部农村学校现有的资源配备情况来看,教师数量总体不足,中西部农村学校普遍缺少心理辅导老师,心理辅导老师难以专职化。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保护的系统政策。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护仍停留在政策摸索阶段,留守儿童在家庭环境、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决定了留守儿童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问题治理的复杂性。

  另外,目前我国民间组织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力量极其有限,这一方面与缺乏对留守儿童问题以及需求的准确把握相关,另一方面也与留守儿童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民间组织资源的局限性有关。

  报告建议,政府在留守儿童的保护方面要加快相关政策的出台,这些政策不仅包含直接面向留守儿童的福利政策,还应该包括面向家庭、学校的支持政策,加快政府购买民间组织服务的政策探索。

  明确特殊困境留守儿童的监管责任,建议发挥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

  调查发现,农村现有的社会服务组织数量以及种类都是极其有限的,满足留守儿童生活照料需求的民间托管中心几乎全部是营利性的,公益性质的托管机构以及辅导机构数量较少,应该加快农村此类社会服务组织的建设。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