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七成艺术青年认为行业存在潜规则

04.05.2015  10:20

  刚结束的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1.2万余名业界人士参与招商会,36个签约项目总额达138.45亿元,而其间展映的360部影片,更吸引了21万人买票观影,票房收入近800万元。

  毫无疑问,北京文化艺术和产业的土壤肥沃,底蕴深厚,吸引着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全国各类文艺青年聚集于此,哪怕成为“北漂”。他们在宋庄的朴素院子中、在西单的过街通道里、在北影厂门口、在逼仄的出租屋里……不停丈量着现实和舞台的距离。

  团北京市委发起的“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进一步揭示,截至2013年年底,年龄在16~35岁、未拥有北京户籍且以艺术相关工作为收入来源的“北漂”艺术青年,有95236人。

   艺术青年学历较高,北京是他们择业首选地

  调查报告还原出的是一个男性居多、学历较高的群体:艺术青年62.6%都是男性,44.0%都有本科以上的教育学历。

  该群体大多都是非京籍生源,来自河北的最多,为18.0%,其次为山东(11.0%)、辽宁(10.0%)和黑龙江(9.4%),这些地区艺术教育活跃,是艺考生的重要来源地。其中外地非农户籍的艺术青年占到66%,多生活在城镇,反映出农村家庭培养艺术生,存在较大经济压力。

  周欣(化名)3年前从北京电影学院戏文系毕业后,进入一家国内首屈一指的传媒公司,在电影事业部做制片。她说她的同学也大多都走上了影视这条道路,“她们的家在新疆、山东、四川等全国各地,但在毕业后,大多都选择留在北京干本行。这样的决定,是非常需要勇气的。

  “我们做编剧,大多没有规范、长期的工作合同,只能关在房间里日夜不停地逼自己写,刚毕业很难接到活儿,生活状态和预期间的差距可想而知。”虽然是这样,周欣说整个影视行业的链条和生态,北京最健全。“而且,除了有钱,‘有文化’在北京也是可以立足的标签,这在其他城市就难说了。

  有的艺术青年,是为了崇高的艺术而一直坚持,但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展示设计专业的刘奕彤,却不认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我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内心的一些想法,也挖掘出自己这方面的天赋。谈不上是为了艺术,更多是幸运地察觉到自己所长,想坚持下去。”冲着市场和氛围,她现在和别人合伙在北京开了一家视觉设计工作室。

  调查发现,70.0%的艺术青年将北京作为首选定居城市,接近七成希望在北京择业。

  北京的文化产业聚集程度较高,朝阳有8个市级聚集区,海淀有3个,东城、西城、丰台、石景山、通州区各2个,其他区县各1个。62.0%的艺术青年选择生活在朝阳区、通州区及海淀区。

   58.0%艺术青年收入不稳定,80.0%艺术青年未结婚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王礼琨(化名),身上并没有太鲜艳的颜色,黑上衣白裤子,静坐在沙发上。见到记者,他夹着一根烟的手指朝前一指,“你好,坐!”显得十分内敛和平静。他说自己已不是典型的文艺青年了,毕业后他在传媒行业做了一段时间新闻编辑,现在在某高校政治学专业继续深造。

  “艺术只是一种表达形式,而内容最终来源于你自己,生活经历、知识结构等。”他说播音与主持行业经历了一段飞速扩张后,现在已经渐趋饱和,主持人更替也比较慢。因此,考虑到一些新人都在待岗状态,王礼琨毕业后决定先从新闻采编干起。“与其等待,不如先补充短板,有点曲线救国的意思,不过,意识提升了,艺术才不会空洞和单一。

  对于走上艺术道路青年的生存状况,课题组的调查揭示,2013年,艺术青年月平均收入约为4551元,整体上他们对工资收入感到不满。将近58.0%的艺术青年认为收入不稳定,其中39.2%的群体收入在2001元到4000元之间。

  在支出上,总体呈现高消费的特点。他们月生活支出约为3828元,远高于北京市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月消费2190元的支出水平。该群体月租房支出平均高达1600元左右,占月均收入的35%,占月均支出的42%。

  该群体租房支出在整体支出中占比很高,不仅负担较重,且居住状况较差,超过60%的艺术青年人均居住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下,低于2013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31平方米的水平。总的来说,他们感到压力较大和非常大的占到了近一半,其中49%的青年反映压力来源于经济方面。

  周欣说自己虽然去了家上市大公司,但第一年每个月收入只有1900元,现在也才8000元左右,“影视行业还是很封闭的。一来属于文化产业,创作创意人员多,很难引入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二来看着高大上,但都是大玩家们的角斗场,真正的从业人员非常辛苦,收入微薄,谈不上什么保障,在北京月薪5000元各方面保障能有多少?连房租都交不起。

  周欣和两个大学室友在定福庄北面合租了个三室一厅,一个月租金近7000元,现在仍然单身,“不是不想找男朋友,工作时间不固定,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很难有脑子去想别的事,而且,同行也都在捉襟见肘的状态中,折腾不起。

  另外,80.0%受访艺术青年都未结婚。48.0%的艺术青年选择在28~30岁结婚。综上来说,艺术青年的生存压力大,精神诉求和生活质量不成正比,内心感到无助。

   72.0%艺术青年认为存在潜规则

  对于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态度,60.0%以上艺术青年倾向选择自由职业。71.0%艺术青年日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下。在事业发展上,他们更多依靠朋友亲戚,56.0%艺术青年会通过朋友介绍寻找工作。

  刘奕彤说,选择创业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当然创业没有一帆风顺,经常遇到客户中途撤出,导致作品没有着落的情况,每天也要跑很多地方去拉业务见客户。

  她的工作室的收入也主要靠家人朋友介绍的客户,“所以会打一些折扣,说不上特别赚钱,我们也正在探索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会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对设计的理解,去研发产品。”刘奕彤说。

  2008年以来,国内艺术市场下滑,艺术青年们表示受市场影响很大,收入一直未涨。然而,艺术行业中的规则不明确,是他们最头痛的事情。72.0%艺术青年认为存在潜规则。包括“黑画廊”、“群头”等组织和个人盘剥青年利益等,形成艺术市场的恶性循环。

  周欣说,她的室友已经签约到一位导演旗下,做一部爱情片的剧本创作,“这位导演原来是做演员的,很有票房号召力。虽然是签约,但编剧在产业链条上,除个别知名的,大多没有话语权,连基本的创作权也得不到尊重。一个大纲写个七八遍能通过就不错了,剧本被大幅度修改、重写甚至剽窃,都是家常便饭。”她说,无处维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单兵作战,“不像国外有演员工会和相应的用人机制。再加上一个活儿都要靠朋友介绍,不敢坏了和气,只能靠忍耐度过这段黑暗的职业初期和中期。

  当发生纠纷时,53.4%艺术青年没有组织为其维护权益,只有27.6%会选择政府或相关组织寻求帮助。

   83.0%艺术青年认同奋斗会成就人生

  在83.0%的艺术青年眼中,奋斗会成就人生。在业余时间里,34.0%艺术青年希望参与志愿公益事业,33.0%会选择提升自己,只有9.0%希望拼命挣钱成为有钱人。

  在对未来的看法上,王礼琨有着同龄人身上少有的坚定。“未来我可能不会走艺术的道路。艺术很重要,但一个人是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主流接轨的。很多艺术青年都会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艺术才能达到一个高度后,有的人可以继续绽放,有的人就停滞了,这是一个不断领悟的过程。

  他表示,到了艺术生涯的后期,才华更多表现为去繁就简。“虽然现在我会寻求一些现实的收获,但我不后悔走过这条路,它会成为日后自己的一个闪光点,即使以后从事主流化职业,我依然会保持一个艺术青年的气节。

  周欣来自新疆一个高收入家庭,她的父母多次劝她回去当老师,将人生安定下来,但她还是愿意坚持,“虽然有很多现实问题,但我知道有很多和我同样有着梦想的人,在这里坚持,一起成长,我相信茫茫北京,一定会有我的位置。

  调查显示,97.0%艺术青年认为自己的生活会越来越好,95.0%艺术青年对北京发展充满期待。(记者孙震实习生柳青)

  原标题:调查报告:七成艺术青年认为行业存在潜规则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