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种养结构,农民最愁销路

21.04.2017  08:10

  一户稻田养龙虾想调未调,一户稻田养鸭初尝甜头

  

  4月18日上午,记者约了丹阳市农商行珥陵镇云林支行行长周金云一起走访家庭农场。记者想了解的是家庭农场种养结构调整情况,周金云说,他也正好可以了解种养大户的资金需求情况。

  第一站是珥陵镇新庄村超群家庭农场。农场四周的小麦已经抽穗,清新的空气中有一股微甜的味道。农场主叫徐先忠,今年50岁,流转了1300多亩地种粮。

  “去年收成怎样?”一落座,记者问。

  “种粮勉强保本,靠农机服务赚了点钱。”徐先忠说,去年小麦赤霉病严重,是亏本的,稻子产量还可以,补回来一点。忙碌一年,种粮没挣到钱。

  “去年开始粮食价格不大好,今年为啥不种点别的呢?”记者问。

  “也考虑过稻田养虾,可是下不了决心。”老徐说,去年,他听说湖北潜江市稻田养龙虾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专程赶到潜江参观了,一看,那里的农民稻田养虾亩均纯利润达到五六千元。老徐心里痒痒的,想在自己的流转田块上试养一二十亩,但担心龙虾养殖技术不过关,还担心稻米卖不掉,因为养龙虾的稻田,是符合有机水稻种植标准的,产量比较低,稻子的价格肯定必须高一点才能赚到钱。种了8年粮食,他以前都是把粮食卖到粮站的,稻田养虾之后,龙虾卖给谁?稻子卖给谁?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销售渠道,最后还是打消了稻田养虾的念头。

  “我们丹阳的稻田养鸭技术不是比较成熟吗?不养龙虾可以养鸭啊。”周金云说,你的农场信用很好,结构调整后,资金上有缺口,农商行可以提供贷款。

  “还是担心销路问题哎。”老徐叹口气说,他调整结构的兴趣很大,可是顾虑也大,不敢冒这个风险。他想看看周边有没有农民调结构成功的,如果人家调成功了,他打算跟着调。

  距徐先忠农场一公里多的丈山村有家文龙家庭农场,农场主叫庄文龙。去年庄文龙在农商行贷了15万元,发展稻田养鸭。记者到这家农场时,46岁的庄文龙刚从田里回来。庄文龙介绍说,他种粮已17年,去年麦子歉收,他下决心改变一下一季稻一季麦的种植模式,改为稻田养鸭。去年稻子种下后,他果断买了麻鸭鸭苗,每亩稻田放养12只到15只。

  “养得怎么样?”记者问。

  “才开始稻鸭共作,经验不足,没搞防护网,放养的700只鸭子被狗咬死不少,最后养大的成鸭总共520只,每只3斤左右。”庄文龙说。

  “鸭子卖到哪里了?”记者问。

  “别提了,开始卖鸭子的时候真难。”庄文龙说,起先他挑着鸭子到附近的延陵镇农贸市场卖,对顾客介绍说这是稻田里养的鸭,生长期有100多天,跟养殖场30多天就出栏的肉鸭不同,所以价格贵一点,每斤13元,可是没人相信他,那天他在农贸市场站了半天,一只鸭也没卖掉,他灰心透了。第二天到麦溪集镇上卖,终于卖出两只;再次去麦溪集镇卖鸭时生意就好多了,卖出十几只。后来,从事广告业务的外甥帮他联系了苏州和镇江的净菜配送中心,几百只鸭子一下子卖完了。销路打开后他才发现,不要说几百只鸭,就是几千只、上万只鸭也用不了几天就可以卖完。

  “稻田养鸭的效益怎样呢?”记者问。

  “那肯定好很多。”庄文龙给记者算起账来,以前一季稻一季麦,正常年份每亩纯利润有400元就不错了。稻田养鸭后,稻子产量由原来的每亩600公斤降到400公斤,可是农本少了,鸭子把稻田里的草和虫子吃得干干净净,再也不用打农药了;鸭粪是很好的肥料,除了在稻田里再补施一点有机肥以外,化肥不能用也不需要用,成本就降下不少。

  “稻子又是怎么卖的呢?”记者问。

  “就是稻子有点难卖。”庄文龙说,稻子收上来后,他托人联系了镇江、苏州、丹阳的几家单位,客户要多少他加工多少,每斤大米卖6元。他算了笔账,如果稻子全部卖完了,那么他每亩的纯效益可以达到1500元。尽管现在稻子仅卖掉三分之一,纯效益已经超过以前一季稻一季麦,余下来的稻子加工出售以后,赚的就多了。“说真的,农民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最怕的是产品找不到销路,最难的是有没有决心跨出第一步。”庄文龙深有感触地说。

  这时,丹阳农商行董事长田贵荣碰巧也来到庄文龙的农场调研,了解了庄文龙的情况后,他说,延陵镇有个谢桐洲,是丹阳最早搞稻鸭共作的人,他的合作社稻鸭共作面积有好几千亩,不仅鸭子远销省内外,生产的绿色有机大米在镇江和南京也很有名气,销路不愁。“我们可以帮你牵线搭桥,加入他的合作社。

  本报记者晏培娟朱新法

  本报通讯员陈秀芬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