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最高境界

13.08.2015  11:25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世界是知识的本源,从来都是。就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人从来就不能离开知识。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获取知识的途径来源于读书。读书使人有智慧,让人聪明;读书使人有境界,让人高尚;读书使人有目标,让人振奋。

      读书是需要耐得住寂寞、放得下欲望、舍得了享乐的苦事情。读书教你思考,教你变得文雅,更重要的是拓宽你的视野。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与书打交道的人,是与文化打交道的人。我们离不开书,更离不开读书。读书给不了人想要的一切,没有办法教人发财;但不读书,人就会变得内心空白,一切皆虚。所以有人说,拒绝阅读是心灵的癌症。为什么阅读?阅读改变人生,能使人变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读休闲之书开阔视野,读学术之书提高智慧,读生活之书丰富阅历,读历史之书担当使命,读技术之书变革创新。通过读书,使人获得知识、思想、认识,懂得科学的真谛、世界的奥妙、生命的意义。人的一切知识和认识的获得,都是读书提供的。获取科学知识与客观真理是人读书的终极目标。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住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成就理想,便每天苦读至深夜。每当在自己打盹的时候,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振精神。孙敬和苏秦读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就用“头悬梁,锥刺股”来形容刻苦学习的精神。

      马克思说,当人无法满足生活的吃穿住行时,没有审美可言,当人的生产能力超越了生活范围时,审美产生了。读书也是如此,当我们读书还无法完成积累知识的需要时,没有其他目的性可言,但当读书满足了知识积累的需求之后,提高修养境界就成了读书的追求,并且是最高的追求。黑格尔曾说:“读书的第一层次是直觉的观照,对零零散散的现象瞬间的感觉,是印象使然;读书的第二层次是知觉的观照,对现象进入到综合把握,是想象使然;读书的第三层次是理性的观照,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解释,是理念使然。经过直觉、知觉、理性三个观照层次,最终上升到精神境界,这是读书观照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