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无用之乐
坛主小传
白岩松央视主持人,曾先后主持过《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新闻会客厅》、《新闻1+1》等节目,以其“轻松、快乐、富有趣味”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爱,先后多次荣获“优秀播音员主持”奖,并于2009年荣获“华语主持群星会年度终身成就奖”。
核心提示>>>
-对于肉体健康而言吃饭是天经地义的,对于精神的健康而言,读书就是吃饭,为什么就不是天经地义的呢?
-一个个体、一个民族想要有创造力,一定要有三个有闲,有多余的时间,有多余的人,有一点多余的钱,创造力一定从这三者诞生。
-人生观的形成是一种非常缓慢生长的过程,我不信十几岁的孩子会有成熟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危机时刻你要去寻找的药方。
来之前,书店的人问我讲什么题目?我说就讲无用之乐吧!多矛盾,没用还乐——所有让人快乐的事情都没用!最贵的事情全没用。你能告诉我服装最根本的功能是什么?(听众各自应答)对!男的答的是保暖,女的答的是遮羞。但您知道,如果服装只满足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去小商品市场一百块钱就够了。但有的服装要卖到几千几万,所有超越了一百以上的功能都是无用的——漂亮、牌子、有故事、绝版,哪个有用?但没用的东西最贵,有用的东西一百块钱,牌子往上一标,一万!那九千九都被无用的故事、文化、传承、时光、别人看你的眼光给挣走了。一个人是不是也如此?无用的事常做,你才可能真有用。
对于肉体健康而言吃饭是天经地义的,对于精神的健康而言,读书就是吃饭,为什么就不是天经地义的呢?肉体有一个胃,精神凭什么没有呢?有统计说中国人平均一年读四本书,我觉得太可怜了,不是可怕是可怜。
接下来讲讲我的四本书,不是我写的四本书,而是我生命历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四本书,透过这四本书聊聊为什么要读书。经常有人问我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本书,标准答案当然就是新华字典啊。大家知道我来自呼伦贝尔,我小时候那里离苏联很近,离北京很远,北京出的报纸到我们那要晚三天,但是当你被新华字典带入到汉字世界里,当你翻开书的时候,你的世界被打开了。世界有多大,不是由你脚步到达所决定的,而是你思想所到达的极致。所以我感谢它,这对我10岁前非常重要。
我10到20岁之间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一本书是《朦胧诗选》。1982年,我上大二,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买了这本《朦胧诗选》,当时王府井书店在我心中像个教堂,那个时候每出一版新书我们都知道。这本诗集对我成长帮助很大,我现在的文字受三样东西影响很深:摇滚乐、朦胧诗和古龙的小说,其中诗歌让我觉得中文有无限可能,每当你提笔写作的时候你都在重新发明中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诗人拿二十个我们熟透的汉字重新组合发明了一个流芳百世的诗。好诗是中文的一种凝聚与浓缩,经常有人说现在很多人不读诗了,是因为诗没用啊,是真的没用吗?我读了那么多的诗,最后它们演变成我的文笔,塑造了我的文字风格,怎么可能是没用的呢?当你读了一首好诗,你会觉得拥有了一种平衡,一种宁静,更重要的是生命中就是要做很多无用的事啊!
我觉得一个个体、一个民族想要有创造力,一定要有三个有闲,有多余的时间,有多余的人,有一点多余的钱,创造力一定从这三者诞生。如果没时间没人没钱,你想要创造力不可能!其中有多余时间很重要,你所有的无聊都被手机填补了,你怎么能有创造力?你被眼前具体的东西拿掉了,你看完一本书没有发呆的时间,这本书就不会再向前迈两个台阶,就停顿了。急速的奔波中你每天没有和自己对话的时间,你怎么去提升?
我很多创意很多想法,是在喝茶、读书、听音乐、发呆的时候诞生的。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平台,总看书是书痴——从不停顿,从此书到另一书,你也很难增长。就像中国画一样,中国画如果只有浓墨重彩没有适度留白,这幅画是没有境界的。中国画的境界就是在留白和浓墨重彩中的平衡,所以有人找毕加索的时候,毕加索说:“你来这干嘛,你们那有齐白石啊!”
第三本书,20到30之间,我很庆幸在25岁时候读到《曾国藩家书》,我很慢很慢地把它读完,我觉得这是读书的第三个重要性,你要去了解人生人性,然后了解你自己,你要什么。我25岁开始做《东方之子》,要去接触大量的人,但人生是什么人性是什么,我搞不明白,但在那几个月,越好的东西你越不想很快地把它结束,所以我读得很慢,到临结束的那天下午,一页又一页,一字又一字,我舍不得告别。当时我住地下室,午后的光影在那墙上慢慢地下沉,那种光斑的变化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当书合上,我思绪难平,然后写了两千字的读后感,只写给自己,所以那本书才是我的。
曾国藩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是一个反面人物,我们的教科书写曾国藩镇压人民起义等等,但当你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会感到人性是复杂的,他的隐忍,他的文化,他的修炼,他的委屈,他的荣耀,比如说写到他人生中的最高荣耀,作者用了极大的篇幅去铺陈,就是他作为皇帝宴请时“坐君侧”第一人时,是人生的最高处,但就是在那一瞬间,让我理解“ok,这不是我要的东西”,看到这一章节,我清晰地明白了我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所以我觉得,读书的第三个重要性在于了解人,人性,人生,更重要的是了解你自己。
30到40之间,对我最重要的书是《道德经》。人走了一段时间,你总要去获得一种智慧,某种定力,或者说,你的价值观,变成你的信仰。人生观的形成是一种非常缓慢生长的过程,我不信十几岁的孩子会有成熟的人生观,这是危机时刻你要去寻找的药方。
我走近《道德经》时大约36岁,第一次中年危机,走着走着就发现青春到尾巴了,前方依稀能看见道路终点的影子了,这时候你就要思考人类亘古不变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你总要有一些答案,书中早已备好所有的答案,只不过看你愿不愿意去寻找。但大家千万不要误读,我只不过是寓言一样用这四本书来讲我背后的故事,如果明天报纸的标题是“白岩松说对他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道德经》”,那我就跟您拼了(听众哄堂大笑)。
因此到了这样的年龄,你必须去获取很多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你的困惑、挣扎、苦难需要去化解,这时,书比朋友可靠,哪怕全世界都背过身去了,书和音乐都在,在你需要安慰需要药方的时候,这是我觉得读书的第四个好处。也有人说,你现在都46了,第五本书是什么,我觉得等我五十岁的时候再说吧,但起码有一点,我明白读书为了什么,不为什么。
为什么要读书,我读书就是为了我要读书,看一本书逐渐从心浮气躁然后把自己看到书里去的那种幸福、快乐和平静。生活回到简单了,你的头脑才是复杂的,你会有更多丰富有趣的体验。任何为读书做推广宣传,都是一种对读书的亵渎,因为如此美好的东西居然还要推销。一定有一天,我们会认识到,读书就和吃饭一样,天经地义。
(本文编辑整理自白岩松2014年11月22日在南京先锋书店的演讲,内容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