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天鹅之城”一道风景

08.12.2014  12:21

            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湿地栖息越冬,三门峡库区变成黄河上的“天鹅湖”。11月20日,“书香中国万里行·三门峡站”大型采访活动启动时,姿态优雅、叫声欢快的白天鹅已如约而至。来不及仔细欣赏这道风景线,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的记者们,就走进当地中小学校、社区、企业、农家书屋等参与和推广全民阅读活动的第一线,采访和记录下三门峡市的书香风景。

          文化强市靠书香

            三门峡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三门峡市北部的虢国墓地遗址已经入选我国20世纪考古百项大发现。经过历史沧桑巨变,如今的三门峡市是1957年随着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在做客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河南省全民阅读办公室、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红沙发”系列访谈时谈道,三门峡市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就开始考虑加快转型,跳出资源经济谋发展,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推进“书香三门峡”建设。

     近年来,三门峡市发挥“文化名人走进三门峡”“三门峡大讲堂”等载体的作用,定期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就中央重大决策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现场辅导讲授,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保障。

            杨树平说:“兴起读书学习风尚,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人人皆读的平台,采取重点活动与区域性、行业性活动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自发活动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阅读环境换天地

          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必然会不断推进阅读环境的变化,而阅读环境的变化也改变着每个读书人。

            有了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更像个家。“好宽敞的文化大院!”在三门峡市陕县辛店村的文体中心,《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看到不仅有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篮球场、多功能舞台等文体场所,还有亭子和喷泉。辛店村党总支副书记曲建慈告诉记者,通过种植大棚蔬菜、到驻村企业打工等,群众温饱问题解决后,开始追求精神生活。2008年农家书屋开放后,种植养殖类图书、妇幼保健杂志受到村民欢迎。每逢春节、元宵节、妇女节、重阳节等节日时,村里举办读书比赛、趣味游戏、常识交流等活动,农家书屋就变成了村民聚会、交心的场所。

          三门峡市涧河街道涧南社区2012年争取资金创办了社区文化中心,包括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室等。做家政工作的社区居民张建丽告诉记者,她业余时间喜欢来图书阅览室看儿童教育方面的图书:“以前孩子遇到啥困难,咱不知道从哪儿开导他,现在通过看书学到一些方法。”

          从无到有令人欣喜,从有到优也着实可贵。三门峡供电公司1985年时只有15平方米的图书室,如今已扩建成具备14个功能区、450平方米的职工书屋。在近30载书香熏陶下,职工书屋主任李俊林也经历了从检修工、书屋管理员到三门峡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的角色转变。

      中小学的课外阅读服务不再限于校图书馆。在阳光小学,图书就在班级书柜和楼道里的漂流书架上;在育才中学,办公室空间被节约出来,每个班级对面就是自己的读书屋;在外国语高中,学生在每周两次的阅读课上,有几十种品牌期刊可以选择……中小学生与图书更亲近了。看到这些场景,记者们直呼“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

      读书故事撼人心

   “读书使我内心强大。”这是读书对于河南省灵宝市苏村乡福地村村民石淑芳的意义。对于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医生胡瑞燕而言,“读书让我内心更加丰满”“为此我很快乐,大家也能感觉到我很快乐”。这就是读书对三门峡市人民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写字在石淑芳心中很神圣,每次翻字典前她都要洗手,然后工工整整地抄写。每次等孩子睡着了,她就起身把上学时用的《新华字典》拿出来抄写。她的决心是要认识所有的汉字,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写作做好储备。后来读完《安妮日记》后,石淑芳萌生了写日记体小说的想法,并以自己1984年至2003年的85本日记为蓝本,写成了《山女的世界下着雨》。

    在胡瑞燕家里,记者看到,仅书房就有3个:综合书房、男主人书房和女主人书房。文学、军事、医学、音乐、励志、国学等图书种类繁多。更让记者们肃然起敬的是,女主人书柜里存放着不少读书笔记。从灵宝市偏远山村的一个农村姑娘,到考入卫校,再到心理学博士,几十年来,胡瑞燕的自我学习、自我修养从未间断。虽然还有1个多月就退休了,但她依然坚持每天4点多起床,为的是能够挤出更多时间来看书学习。

    从田野走出来的农民作家兀好民,早年还是一个农村青年时,接触到的书籍很有限,为此,他至今还记得看的第一本书是《乔老爷上轿》。“我看了几遍,这几十年来,我从头到尾都能背下来。”

      从城市到乡村、从家庭到学校、从企业到书屋,从农民到工人、从学生到家长……在几天的采访中,记者们走近许多有故事的读书人,他们虽然身份各不相同,但他们又是同一类人——爱书人。在采访中,记者们常常被一个个亲近阅读、热爱阅读的灵魂触动着、感染着。正如《人民日报》记者虞金星所说:“虽然热爱读书、终身学习的例子之前已经了解了很多,但当真正有这么一个人出现在你的眼前,跟你讲他学习的故事,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还是令我很震撼,原来普通人当中也有那么多值得自己学习和追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