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育在校园升温 苏州"诗人校长"有话说

27.02.2017  11:36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上海00后小才女武亦姝成为新晋“网红偶像”,掀起了一股新的古诗词热潮。苏州立达中学也有一名痴迷古诗的15岁才女金逸丹,不仅诗词储备量上千,更热衷自己作诗,去年曾一度开启“每日一诗”模式。扬子晚报记者采访发现,诗词教育最近在校园普遍升温。江苏省政协委员、苏州十中诗人校长柳袁照高声呼吁:高考作文题应该去掉“题材不限、诗歌除外”的限制。

  原创诗

  《忆旧苏城

  “晨烟朝雨洗叶晴,素露湿风散盈盈。

  梦里水乡今安在,雾中霜里渐了行。”

  (描绘的是晨雾中的苏州)

  《与友人共寒夜霓虹

  “五彩绫罗自月宫,蛇游天地纵长虹,

  借来庭宇三分媚,学罢山川一叶枫。”

  (写的是在天台看都市夜景)

  《小年夜寄

  “荷塘零谢冷风成,花落难熬怨叶生,

  何日笑谈君复与,自嘲自叹到天明。”

  (抒发“去年今日”的感慨)

  爱吟诗

  语文老师称“诗就在身边,她拯救了我的课堂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到了初二,金逸丹对古诗的强烈爱好突然如火山般爆发。“她开始在课上接我的话头,语文课上凡我提及某联古诗的上句,最后一排必有一个声音随口吟出下句。”吴怡老师感慨,要是没有金逸丹,她说了上句下面沉寂一片,该是有多寂寞。“于我,诗不在远方,诗就在身边,常常是金逸丹拯救了我的课堂!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吴怡老师是金逸丹3年初中语文老师,更是她读诗、写诗的见证者和支持者。吴老师介绍,初一上学期她也作为学生,上了“吟唱唐诗”课程班,成为金逸丹的同窗,但因为工作繁忙,她学了一学期就“辍学”了。“金逸丹比我有毅力多了,她坚持了一整个学年,乐在其中。

  爱对诗

  和双胞胎妹妹玩“飞花令”,还以为是“自创”玩法

  午休时间,记者见到刚下课的金逸丹。小姑娘个子很高,有172公分,扎着马尾辫,眼睛一眯、嘴角弯弯,很是可爱。她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虽然幼儿的时候也跟着父母诵读古诗,但那时候并不是很特别。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每天上学、放学的公交车上,她会和双胞胎妹妹金逸青玩“飞花令”(飞花令是古代一种“行酒令”。如果以“”字为引子,第一个人引用的诗句中“”出现在第一个字,第二个引用诗句的,“”应出现在第二个字,以此类推。不过,《中国诗词大会》里的飞花令并不严格,只要选手能接上,就算成功)。“其实那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就是飞花令,还一度以为是我们原创的玩法呢!

  金逸丹真正喜欢古诗是在初一,她参加的立达中学“吟唱唐诗”综合实践课程班聘请了校外专家王敬义。每周一下午跟着老先生悠悠吟诵,“我一下子就被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律迷住了!

  除了课本上规定的篇目和老师推荐的篇目,金逸丹还自己找来古诗文诵读相关的读本,直到现在她还保持着每天读一首、一首读三遍的读诗习惯,她的诗词储备量已有上千首,她特别喜欢的诗人有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白、杜甫等。

  爱作诗

  去年曾每天写首诗,“想做热爱诗词的化学生

  “生活是最好的创作素材嘛!历史名篇都是源自生活。”小丫头表示,用心感悟生活点滴,创作起来才能“下笔成诗”。去年有一段时间她曾每天写一首诗。刚开始写首诗也就花二三十分钟,“不过现在回看去年的作品,觉得水平很低。”金逸丹笑着说。

  现在金逸丹对自我要求越来越高,捧着王立的《诗词格律》,研究起格律诗的格式、音律等,琢磨如何让自己的诗表达得更有诗意,不断修正语感和格律问题,写诗的水平也日益精进,让同学们膜拜,甚至还有老师慕名请她作诗。

  “我的政治老师鲍翠玲也会写诗,她填词特别好,巨佩服!”金逸丹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她和鲍老师经常在QQ空间里交流互动,对老师的创作水平她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前段时间,金逸丹也关注了《中国诗词大会》,对比她大一岁的武亦姝钦佩不已,不过她最喜欢的偶像却是另外一位选手——来自徐州工程学院的朱捷。“成为一名热爱诗词的化学博士,简直完美!”金逸丹表示,她并不希望自己以后成为诗人,只想做热爱诗词的化学女生。原来,金逸丹特别喜欢化学。这个寒假,她约了几个朋友,网上买了不少化学仪器和药剂,在家里天台上做实验。“都是高中的实验,铝热实验、电解食盐水、过氯化钠加水……做了大概十来个实验,特别开心!

           诗歌热在校园升温

           中学校长建议高考作文“没必要特意把诗歌排除在外

  金逸丹对于诗词的热爱并不是一个个例。扬子晚报记者发现,诗词热在校园持续升温已是一个普遍现象。日前,苏州的“百年老校”敬文实验小学语文组的老师自编的语文校本教材《文思》正式启用。正文包括课内必背内容、课内古诗词积累、课外古诗词扩充等。为了推广使用这套免费教材,学校还特定每周一、三、五的早读以及周五的晨会为经典诵读课。

  柳袁照,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作协会员,省政协委员。近年来也致力于“诗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今年江苏省两会上,柳校长再次呼吁:高考作文题,应该去掉“题材不限,诗歌除外”的限制。

  柳校长指出,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诗歌的地位是很尴尬的。他分析说,现在的语文教材有诗歌,但分散在各个单元和环节中,古典诗和现代诗,格律诗和非格律诗都有,但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此外,现在课程的要求是读诗,但对写诗没有要求。因为江苏高考对作文有明确要求,“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诗歌的遇冷,也就不足为怪了。

  柳校长特别提到,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在高考作文中把“诗歌除外”这句话拿掉了,意思就是要考生写成800字的诗歌也可以,“这应是一种很好的导向,没必要特意把诗歌排除在外。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顾秋萍 诗人校长柳袁照谈诗词学习

  诗词学习、创作要摈弃功利化思维。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引导孩子学习古诗词,先是培养兴趣,然后引导体验和感悟,最后才是鉴赏和运用。我们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成为诗人,而是让每一个孩子、老师都成为有诗性情怀的人,乃至以后可以影响他们身边的人。

           高考阅卷专家观点:

           诗歌“入卷难”在于评价标准

  “虽然我们热爱诗歌创作,但高考作文总是‘诗歌除外’”,针对这个话题,部分语文名师和高考阅卷专家也接受了采访。“我们会给学生布置写诗的作业,引导学生创作诗歌。”南京一中语文老师魏荣葆告诉记者。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南京一中这样重视诗歌学习的中学并不多。而原因正是很多人认为“高考不考”。

  “其实曾有一位大胆的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写过诗歌,加起来还不到20个字,却出人意料的切题,还包含了一定的哲理。”一位有着多年高考阅卷经历的专家透露,当时阅卷组破例给了还不错的分数。如果将诗歌纳入高考作文体裁,最大的问题在于评价标准的确定。专家指出,“对于同样的诗歌,每个人会有差异极大的判断,最后阅卷会十分困难,这也是江苏省一直迟迟不给诗歌‘开禁’的重要原因。但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研习诗歌还是大有裨益的。

           诗人汪国真回应“诗歌无用论

  已故著名诗人汪国真曾在第七届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颁奖典礼上,面对学生们疑惑的“诗歌无用论”曾表示,自己没有读过高中,却依然在78年的高考中顺利考上大学,最感谢的就是从小在家习诗。“虽然很多地区高考作文要求是‘诗歌除外’,但学会了诗歌创作会使你的语言表达更加凝练精彩,用到作文中,肯定都能够让你的文章更有文采。”(顾秋萍 杨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