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试点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社区矛盾化解在基层

10.03.2015  11:34

  南京试点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社区矛盾,这样化解在基层  

  新华报业网讯 去年11月25日,建邺区在南京率先启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南苑和莫愁湖两大街道作为试点,整合街道和区城管、环保、食药监、工商、公安、交管等13个部门资源,共同成立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努力把问题化解在基层。改革百日,效果如何?记者深入莫愁湖街道进行了调查。

  快速反应变强了

  莫愁湖街道面积占建邺区1/20,人口占1/2。这个人口稠密、老小区集聚的街道,还有“三多”特点:低保户多、下放回城户多、小商小贩多,使得这里各类矛盾纠纷也相对较多。

  但街道过去只有城管执法权,遇到其它问题全部要“上交”。莫愁湖街道见习副主任、凤栖苑社区党委书记吴锋告诉记者,以前社区发现的问题,一般是先报街道,再由街道向区政府报,然后派发到区有关部门,再进行执法处理,流程很长。

  去年综合执法改革后,区级执法职能的机关派驻执法队员常驻,执法大队有了152项行政执法事项。同时,大队与9个有行政执法权的单位建立了联系制度,具有60项行政执法事项,执法范围明显扩大。

  “我们接到投诉,马上处理,不需要单子转来转去了。”街道副主任王结权说,解决纠纷的快速机制已经建立。

  执法力度变大了

  长虹后街,有个盒饭加工点,居民屡次投诉油烟扰民,却一直难以解决。

  由原区食药监局派驻街道的龙海珠坦言,按照原食药监的职责,管的是“堂食”,而这个加工点不属于“堂食”;而由原区工商部门派驻的张春明则表示,这个盒饭加工点是公司自用的,“不以经营为目的”,也不是工商的职责……

  很多部门都可以管,但也有不管的理由。而最近,它被街道综合执法队取缔了。“没地方推了,也没办法扯了,反正就是我们综合执法大队的事!”龙海珠说。综合执法队以城管管违建、市场监管局管餐饮安全、环保管油烟,多管齐下,依法解决了“老大难”。

  而由区环保局派驻的何楠看来,以前执法是单兵作战,现在是多部门综合执法,力度大多了。比如,位于文体西路艺苑村门口的逸轩排档,长期存在油烟扰民、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但单靠区环保局自上而下执法屡屡难以奏效。大队成立后,上门下发3天之内整改的通知书。3天后,大队组织50余人的综合执法整治,强制拆除了排档后场违建,目前该排档正在停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