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小学试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学生法律知晓率不断提高——
新疆中小学探索情境教育、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制意识。
一场大雪,把美丽的边城乌鲁木齐银装素裹了起来。近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第22小学,与学生一起感受了一堂法制教育课堂的魅力。
在新疆,这样的法制教育课堂已经推广了两年多。2012年9月,新疆教育厅启动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试点工作,涉及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等5个地(州、市)、10个县(市、区),2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一堂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课
2014年12月10日,上午第二节课开始了,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第22小学四年级(8)班教室。
这是一堂思想品德课。上课开始,教师王勤首先从课桌上拿了3个物品让学生们辨认,分别是一包洗衣粉、一个药盒和一罐酸奶。
王勤为学生们分发各式各样的包装袋,让大家分组讨论,辨识包装袋上的信息。讨论结束后,王勤开始点名让学生回答。“包装袋上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商标、配料表、条形码……”大家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听学生们说到“商标”,王勤赶紧接过茬:“一件商品有商标,表明这个商品是专属某家企业的。这个商标受到法律保护,因为我们国家有商标法。”王勤巧妙地把商标法中与孩子们密切相关的内容告诉了他们。
紧接着,王勤又教学生们辨认“三无产品”,把产品质量法介绍给孩子们,“三无产品不能食用,可以向保护消费者权益部门投诉”。说到这,王勤引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讲解了与孩子们相关的重点内容。
课堂上,涉及法律知识的环节,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40分钟的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
下课时,学校进行了调查,让记住了法律名称的学生举手。记者看到,全班学生都举手了,知晓率达到了100%。
“真没想到,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和三部法律来了个亲密接触。”学生李海璐说。
教研指引法制渗透教育“落地生根”
如今,像乌鲁木齐市第22小学这样别开生面的法制渗透学科课堂,在新疆还有很多。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新疆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马俊萍说:“我们以课题为抓手,让教研指引法制渗透教育落地。”
马俊萍告诉记者,新疆2012年9月启动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试点工作,确定实施学科为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试点工作中,涉及宪法、行政法、经济法、国际公约等70部法律法规。
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直是教育系统着力解决的难点。为此,新疆启动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立项计划,有20项课题立项。
乌鲁木齐市第22小学在组织教师研究教学用书渗透点时,对教材又进行了细致梳理,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找准渗透点,寻找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形成各学科教材中法制教育渗透点分布一览表。
乌鲁木齐市第80小学在学科教学中,将很多教学内容和家庭、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联系,教师们在授课时将安全教育、文明出行、环保教育等法制知识点渗透给学生。
“试点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研课活动,尝试了各种教学方法,收获颇丰。”马俊萍对记者说。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我在语文课堂上采用四种方式进行法制渗透教育,学生很喜欢听,大家不断提问,兴趣很高。”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第二小学教师任绍华说。
任绍华一是在词语讲解中渗透法制教育,二是讲述引导中渗透法制教育,三是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四是在作文中渗透法制教育。此外,任绍华还利用语文活动课、辩论赛、表演课本剧等渗透法制教育。
试点学校在渗透法制教育学科中,探索多种模式,解决了法制教育枯燥难懂问题。比如,在创设情境中渗透法制教育,巧妙地把学生置身于研究问题的氛围之中,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情感式渗透。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试点学校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
如今,各试点学校将法制渗透活动由课内向课外、由校内向校外延伸。新疆教育厅副厅长张国辉说:“试点中,探索出了许多法制教育渗透学科中的教学模式。我们将加大力度,推广成功经验,让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意识,为他们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 蒋夫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