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地方自行“优惠” 市场难言公平

12.12.2014  03:30

  优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地方制造税收“洼地”,就等于抬高了其他地方的招商成本,然而市场又是统一的,这就容易形成不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

  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区起草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发展规划和区域政策都不得规定具体税收优惠政策。

  各地自行制定税收等优惠政策其实是行政之手过度干预市场的一种表现。市场经济需要公平竞争的环境,而这些所谓的“土政策”却通过行政之手人为地制造税收“洼地”,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须知,在经济转型的今天,仅仅靠税收优惠收买拉拢企业并不可持续,这些不合时宜的政策确实到了该清理和调整的时候。当前最重要的是,破除地方政府的“小九九”,防止乱伸行政之手,把好政策执行到位。

  优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地方制造税收“洼地”,就等于抬高了其他地方的经营成本,然而市场又是统一的,这就容易形成不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如果各地为了保增长、抢项目,唯恐落在后面,比拼优惠,很可能出现企业是“”过来了,经济收益却没捞到的情况。正如通知中所说,近年来,一些地区和部门对特定企业及其投资者等,在税收、非税等收入和财政支出等方面实施了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投资增长和产业集聚,但也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

  以土地价格为例,过去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为了所谓的“GDP”,以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价格把土地出售给一些大企业,而很多所谓的大企业占地后,只是为了等待地块升值,并没有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好处。而地方政府为了减少负债,增加税收,却又将负担转嫁到小微企业身上,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此外,地方政府在税收政策制定方面的自由度过高,也容易引发腐败现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长期以来,税收等优惠政策被地方政府视为招商引资的有效手段。如果全面清理相关优惠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可能还有疑虑:“我主动清理了,别的地方不清理,招商引资受影响怎么办?”这也导致以往对税收等优惠政策进行清理时频遭反弹。因此,如何将政策执行到位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必须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形成目录清单,建立信息公开和举报制度,强化责任追究机制,让“优惠”取消依法进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转变思路,松开行政之手,让市场回归公平。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单靠税收等等优惠政策,片面追求GDP已经“不合时宜”,简政放权,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真正留住企业,保证地方经济健康长远发展。评论员观察吴金彪

  原标题:评论:地方自行“优惠”市场难言公平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