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评论十大舆论监督报道:荡涤不平事

31.12.2014  10:56

  今天是本刊2014年的最后一期。感谢读者一年来对我们的陪伴。

  这是我们一年来所做监督的一部分。有效果的监督,让人欣慰;“拳头打在棉花上”的监督,令人无奈。

  新的一年,期待舆论监督的空间更大,“不在监督现场,就在去现场的路上”是我们的努力目标。但我们也希望,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公权力行使的规范,可以成为监督话题的事件越来越少。从这个角度,我们更希望如刀的笔能尽早“闲置”。

   高招骗局,花钱摆平?  

   

  发表于1月8日

  回放:2011年高考过后,70名没有达到本科分数线的考生接到北京致远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话,对方称多交学费就能拿首都师范大学的本科学历。但2013年底,学生们被告知当初录取时的承诺——可以拿到首师大高美中心职业定向培养全日制本科学历难以兑现,而是降为成人教育专科,毕业时间推迟到2018年。“本科变专科”一经曝光,高校与招生公司合作办学引发的骗局展露无余。经过协商,学生和学校达成协议,学校退还学生3年学费,并给选择留校继续读书的同学每人补偿7万元,给选择离开的同学每人补偿8万元。

  点评:校方说,“本科”二字是招生公司擅自添加的,且录取通知书上的公章有假;招生公司则称“手续都是学校的”。双方互相推诿,真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如果校方说法属实,主要责任该由招生公司承担,但最后却是招生公司不露面,校方花钱摆平,蹊跷!(党小学)

   中毒工人维权推动法律修订  

   

  发表于1月22日

  回放:双脚长期浸泡在融合了地毯清洗剂、去渍剂的冷水中工作,宾馆清洁工杨同来身体出现严重不适。在未对其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的情况下,单位与其终止劳动合同。由于杨同来所患“职业性慢性中度周围神经病”当时不属于职业病目录管理范围,他历经八年诉讼却只得到了9000元的医疗补助。最终,在公益律师的法律援助及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下,杨同来获得7万元的补助。而新修订的职业病目录也因为这起个案有了更科学的规定。

  点评:十年,杨同来拖着两条病腿,找单位,找劳动仲裁部门,找工会组织,找职业病鉴定机构,找司法机关……因为,他坚信,不合理的规定一定会改变,不公平的事情总有人关注。他以一个小人物的坚持,推动了法律的修订。(刘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