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纪委抓反腐剧抓到了关键
反腐剧对重大、敏感命题要敢于涉及,要深刻揭示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通过全面真实的反腐场景和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增强公众对反腐败斗争终将获得全胜的信心。
近来,文艺界反腐题材创作出现回暖迹象。当年最有影响力的反腐电视剧《黑洞》,将改编成电影搬上大银幕;大型反腐题材电视剧《打虎上山》在西安开机;反腐作家周梅森最新创作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日前召开剧本研讨会。中央纪委就反腐剧创作与相关部门沟通并作部署,要求用文艺作品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
作为主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权威部门,中央纪委亲自出手抓反腐剧,这是十分罕见的重要举措,显示了对反腐剧创作的高度重视。2004年,反腐剧因数量泛滥和过度开采被监管部门严令整顿,从此退出电视黄金档,进入长达十年的“冬眠期”。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反腐败斗争,一批“老虎”、“大老虎”先后中箭落马,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出现新的面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的发展阶段和改革任务,对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反腐题材电影电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向该领域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严肃的拷问。
记得十年前,有关方面批评反腐题材电视剧过多过滥,“出现了腐败层次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案情越来越‘黑’的趋势”。这在当时算是对反腐剧的一种客观总结。不过,从近年来反腐败斗争揭示出来的问题看,“腐败层次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案情越来越‘黑’”似乎并不是反腐题材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扭曲折射,而正是一些地方和部门腐败势力野蛮生长、腐败分子“做大做强”的真实反映。十年前反腐剧中“腐败层次越来越高”,但最高级别的腐败分子也就到省长为止,十年后的今天,反腐剧要真实展现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涉及的“腐败层次”恐怕就得突破“省长”的级别,否则只会让人产生“抓小放大”、隔靴搔痒的荒谬感。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思路之开阔、成效之显著,是十年前人们完全无法想象的,今天的反腐题材文艺创作,也必然要大力突破传统的套路和窠臼,走出一条扎根现实、直面政治、无愧于历史的新路。如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所言,反腐剧本质上是政治剧,创作者要既懂政治,又能用艺术方法来表达,而且符合艺术规律;“人性的复杂性要有充分表现,人性高度可高到圣人,深度可低到入地狱,要把(腐败分子)堕落的过程写清楚,否则回答不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既然反腐剧本质上是政治剧,反腐剧创作就不能回避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的宏大叙事,不能对反腐败斗争涉及的政治因素和文化视而不见。
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在强力推进反腐败斗争过程中,敏锐提出并力求以实际行动求解诸多重大、敏感命题,包括“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等。反腐剧对这些重大、敏感命题要敢于涉及,要深刻揭示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及客观面临的历史性欠账、结构性挑战和世界性难题,并通过全面真实的反腐场景和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增强公众对反腐败斗争终将获得全胜的信心。
中纪委抓反腐剧抓到了关键,公众对反腐剧的不俗表现充满了期待。反腐剧以新的面貌和气质重现荧屏,将激发社会公众支持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热情,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和政治改革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报评论员潘洪其
原标题:评论:中纪委抓反腐剧抓到了关键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