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专家三访浒关 力证“关席”为“皇席”

26.11.2014  11:17

 

11月21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故宫乾隆花园修复项目组负责人王时伟,修复项目组主任苑洪琪,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程师李越,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专家吴钟等一行8人,第三次来到千年古镇浒墅关,在“关席”的材料质地、编织技巧、制作工艺等基础上,研讨修复故宫御用“皇席”事宜,为“关席”文化遗产保护增添新助力。 漫漫4年寻访路      专家确认“皇席”为浒墅关“关席皇席”即故宫乾隆花园皇宫御用“富川席”,目前仅有一条存于故宫博物院。自故宫乾隆花园修复项目开展以来,修复小组的专家多方寻访打听,希望能找到“皇席”的前世,并觅一位织席手工艺人来修复“皇席”。为此,专家苑洪琪女士为“皇席”的身世进行了四年多的调研,在安徽、浙江、江苏等地进行反复考评,又经过两年时间论证,最后从浒墅关镇草席的历史、材质、工艺上得出了“皇席”即为浒墅关“关席”的结论。 据了解,浒墅关草席为“贡席”的说法在《浒墅关志》中早有记载,历史上,浒墅关草席经精制、精选入宫的,称之为“贡席”,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巡游江南,途经浒墅关,见到“关席”后抚掌叫绝,向地方官索要,清末慈禧太后也曾多次派“采办”到浒墅关选席。 专家团加盟“皇席”修复    共同弘扬“关席”文化 此次来浒,除了多年致力于“皇席”修复的专家苑洪琪女士外,故宫博物院又有4位专家加盟,为“皇席”修复提供更为全面的帮助和扶持。专家们就草席原料“淡水草”的品种、质地和编制手法进行了详细的询问、研讨,并明确将继续寻找史料,通过材料学分析等手法,为修复“皇席”和弘扬“关席”文化提供多方面的有力支撑。 研讨会上,负责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服饰刺绣的刺绣大师郑叶青女士也作为专家团的一员,加入到“皇席”修复的研讨中来。她从席草处理和编织手法等多方面,与故宫专家分享了自己的体验与见解。 恢复种植30亩淡水草重新擦亮“关席”名片 织席从来夸虎丘,虎丘席稀哪比浒关稠。”据了解,浒墅关“关席”在历史上名声大噪,明清时期甚至出现“家家种草,户户织席”的鼎盛之势。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在现代化工业的冲击下,织席这门传统的手工产业逐渐走向衰落。 近两年,浒墅关镇党委、政府计划重振浒墅关“关席”的雄风,将草席的传承发展上升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之上。目前,浒墅关镇正在落实恢复种植30亩良种淡水草,并鼓励农户编制草席,走产业化、品牌化、集约化道路。下一步还计划建立草席精品展示馆、生产观赏基地,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重新擦亮浒墅关“关席”这张文化名片。(沈晴)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