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设立纪念抗战胜利公益基金 老兵唱歌诉衷肠

06.07.2015  15:41

  “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刘保罗嘶哑着喉咙,用力吼出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这一句时,人们对他报以热烈掌声。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纪念日前夕,这位97岁的抗战老兵从安徽宣城回到故乡南京,内心澎湃。

  近日,30多位和刘保罗一样,曾投身那场卫国战争的抗战老兵们,受邀从吉林、湖南、安徽和常州、泰州等地赶来。昨天,老兵们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

  回到故乡南京

  老兵唱战歌诉衷肠

  78年前的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下关,19岁的刘保罗怎么也不会想到,战火会在短短5个多月的时间后,烧到他的家乡。“1937年12月12日晚上,鬼子来了,我们一家从下关坐船离开南京,外出避难。”至今,给刘保罗印象最深的,是南京城内从下关江边开到中华门的小火车。

  一路逃亡,刘保罗经受着各种苦难。出于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他决定投身行伍,拿起武器和鬼子拼了。后来,刘保罗考入军校,毕业后进入第三战区49军26师76团,任少尉排长。抗战期间,刘保罗跟随部队四处征战,还受了伤。

  抗战胜利后,刘保罗带着家人辗转回到南京。1953年他进入安徽宣城水文站工作直至退休,并在宣城定居至今。此次以抗战老兵身份回到家乡,这位宣城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会长,兴致颇高。

  昨天的聚会上,当主持人向大家介绍刘保罗老人时,他主动要求演唱抗战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向前走,别退后,生死已到最后关头!同胞被屠杀,土地被强占,我们再也不能忍受!……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

  一曲唱罢,刘保罗赢得满堂喝彩。受了触动的南京老兵张修齐和冯宗尧,也演唱起《保卫黄河》等歌曲。在场观众无不为老兵们的慷慨激昂叫好,大家纷纷站起身来,一起为他们鼓掌。

  南京,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70多年没来南京了,这次回来要好好看一看。”来自吉林长春的胡恒,今年已经95岁了。前天,他在女儿胡爱群的陪同下,受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和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邀请,又回到南京。

  胡爱群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的父亲1937年在湖南永州参军入伍,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他都以军人身份经历过。1945年抗战胜利时,胡恒作为中国远征军新6军新22师师部的一名少校,参与了日本的投降仪式。

  胡恒曾回忆道,抗战胜利后,他跟随新22师被空运至南京,接收日军的军械武器。“抗战期间,多少同胞战死在前线上,受降仪式上的骄傲,我一直都没有忘记”。

  胡爱群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准备带着父亲,重访他当初参加受降仪式的地方。

  昨天的活动现场,还有一位来自湖南益阳的抗战老兵,他叫蔡梦霞,96岁。由于年事已高,老人已无法完整回忆出当年参加南京保卫战的经历,但他还是颤颤巍巍地写下自己的部队番号——74军58师172团,“能回南京看看,很高兴。”在老人心目中,南京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回到78年前祖父萧山令的牺牲地,他泪流满面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萧山令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位曾经的南京卫戍军宪兵副司令,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之时,在下关江边自尽殉职,年仅46岁,实现了他“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

  专家们曾通过研究,还原了萧山令的抗战事迹:1937年9月,萧山令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南京市长、首都警察厅长、首都防空司令等职。南京沦陷时,退守至下关江边的萧山令,仍组织力量,反击日寇,直至用手枪自尽身亡。

  为纪念这位抗战英烈,今年6月,萧山令的家乡湖南益阳,编排大型现代花鼓戏《益阳萧山令》。昨天,萧山令之孙、52岁的萧运春也从益阳来到南京。当这位朴实的农民向大家招手致谢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我为我祖父做出的贡献感到骄傲。

  萧运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到南京,来到祖父为之献出生命的地方。“踏上南京后,我掉眼泪了。祖父那么年轻就牺牲了,很让人惋惜。”得知现代快报曾发起号召,以抗战英烈的名字命名城市新建道路时,萧运春表示十分期待。

  抚摸战机很感慨:当年打仗时,我们还造不了飞机

  “来了来了。”昨天下午2点多,守候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馆的大学生志愿者欢呼着将4位抗战老兵迎进馆内。

  打头的老奶奶周玉云鹤发童颜,腿脚灵便,生于1919年的她,193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江西雩都三分校(第十六期)。后分到上饶第三战区110兵站医院鹰潭分院政训室工作。先后在江西贵溪、鹰潭、黎川等地的后方医院工作,有的伤病员刚从前线退下来,伤还没好就想着再上战场,周玉云要做好伤病员的安抚与教育工作。

  与她一起前来的,还有现居常州溧阳的98岁的抗战老兵孙恒之、92岁的徐沅甫、王倍之。

  航空航天馆内,陈列着十几架赫赫有名的飞机,例如有“空中李向阳”之称的歼12战斗机、抗美援朝中缴获的直升机UH-1。

  “歼-12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中国空军摆脱苏联制式飞机系列设计格局以后,从机体设计到部件制造完全由中国人自行完成的第一代轻型喷气战斗机。”站在“歼-12”战斗机前,南航航空宇航学院辅导员许俊勇逐一向老兵们介绍这些宝贝的奥秘。

  “哎呀,我们那会打仗时,自己还不能造飞机,靠的是美国飞虎队的飞机。当时打仗靠的就是步枪、机枪跟鬼子拼,连炮都比较少。”战争年代只是仰视着战机在头顶盘旋作战的老兵,如今站在这些大家伙面前,百感交集。他们好奇地抚摸着飞机,还不时探头向机舱内细细观望。

  参观结束前,一位老兵还提议,在飞机前合影,“敬礼!”随着一声指令,4个老兵齐刷刷举起右臂。

  24年前

  画下抗战路线图

  此次来南京,孙恒之还随身带着一份陪伴了自己24年的“军旅生活行动路线图”。1991年,孙恒之凭借记忆,将自己1938-1945年间的抗战经历,手绘成一幅抗战地图。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孙恒之在这张中国地图上,重点标注了19个地点,串联起他的抗战路线。1937年12月,他从溧阳避难到南昌,1938年1月,在南昌参军,进入第61师。同年5月参加兰封会战。5个月后,参加武汉会战。后在襄樊整训后,开赴韩城,防守黄河。1940年1月考入军校,1941年6月毕业。

  回顾那些年的炮火硝烟,最令孙恒之刻骨铭心的,是1944年著名的腾冲战役。他说,1944年,上级决定返工滇缅公路,贯穿国际通道,便于运输战争物资。当时,预备二师受命任右翼军,主攻腾冲。腾冲城墙以青石砌筑,坚固厚实,城西南有一虎踞式的来凤山,山上有塔台亭阁。日军自占领腾冲城后,在原坚固城池的基础上,拆除了来凤山上的塔台,构筑地堡坑道,我军强攻几次不下。当时,孙恒之任第五团第二营机枪连连长,“鬼子的火力配备很周密,我们难以接近。如果强攻,肯定会受很大损失。”孙恒之说,与日军几次胶着后,师里再三研议,请空军前来轰炸,再趁机强攻。

  在调整攻击部署时,他们终于等来了“飞虎队”的两架轰炸机,“轰轰几响,日军阵地尘土飞扬,还击中了日军一架飞机,另一架一看大事不妙,就逃走了。”孙恒之说,飞虎队下午轰炸后,他们第二天拂晓就发起总攻,“不到三小时,就抢占了阵地。”后来,孙恒之随部队又激战30多日,最终夺回腾冲。

  “当时画这幅地图时,是想把自己当年的经历都留下来,经常看看自己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和平来之不易,不能再打仗了。

  纪念抗战胜利公益基金将用于关爱老兵

  此次纪念活动,共有30多位抗战老兵受邀参加,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是102岁南京老兵范羽军。活动仪式上,还成立了纪念抗战胜利专项公益基金。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赵龙、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江苏省委驻会副主委郝星辰等嘉宾,为抗战老兵们颁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牌和慰问金。

  据了解,纪念抗战胜利专项公益基金今后将通过公益平台向社会募捐,所得捐款将用于关爱老兵、改善老兵生活条件和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文物搜集工作。  (付瑞利 金凤 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