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检察英模刘文胜:坚持反腐败何惧阻力与孤独
□ 检察官讲述
讲述人:刘文胜(江苏省滨海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
我从1994年开始从事检察工作,有18年干的都是职务犯罪侦查,历经经济检察、反渎职侵权、反贪污贿赂等多个岗位。自2006年担任反贪污贿赂局局长以来,组织查办贪污贿赂案件150件175人;自2011年分管反渎职侵权工作以来,组织查办渎职侵权案件23件28人,共查处科级以上干部48人,其中处级干部3人。
在外人看来,反贪局局长有职有权,既风光又神秘。也有人说,反贪工作不好干,反贪局长当久了,一般没什么好下场。的确,我们是在“刀尖上跳舞”。查办的许多案犯曾身居要职、手握实权,有经验、有能量,他往那里一坐,“气场”十足,很难对付。如果案子办不下来,后果不堪设想。对我而言,这份工作代表着人民的信任,更是对人民的责任。既然在这个岗位上,我就得顶上去,不仅让腐败官员服法,还要让他们服气。
我担任反贪局局长后,某单位负责人的举报信满天飞。经过分析研判,我认为初步掌握的证据还不够充分,立案时机尚未成熟,但我咬住这一线索没有放松。6年中,这名负责人两次变动工作岗位,后来退居二线,自认为已经“平安着陆”。我紧盯不放,从未放弃搜集他的犯罪证据。最终,揭开了他受贿百万元的贪婪面目。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的反腐力度空前加强。我办理的案件从过去平均每年14人增加到22人,今年已经办理15件21人。虽然工作强度加大,但看到一个个贪官认罪服法,我感到自己的辛苦不算什么。
2013年,盐城市人民检察院交办的盐城市原面粉厂贪腐窝案,案件涉及12年前企业改制问题,引发数百名老职工长期上访,案情错综复杂,加之犯罪嫌疑人狡猾顽抗,时过境迁,取证谈话难度大,系重大疑难复杂案件。4个多月我全部吃住在办案点,白天和同事调查走访,晚上逐一审查账目,研究案情、梳理线索、固定证据。其间赴浙江、云南等5省调查取证,累计行程8000多公里,取证谈话近百人,查阅账目2000多本,形成卷宗材料32卷,最终将侵吞职工利益近千万元的7名“蛀虫”送上法庭,老职工们自发送来“反腐先锋”的锦旗。
在查办某高校校长受贿案过程中,对方总认为反腐的“渔叉”为什么偏偏刺到他的头上,心有不忿。案件侦查终结前,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计划经济年代,曾有公社领导给一位中学老校长两斤红糖供应票,当老校长得知其他老师没有这份“特别待遇”时,婉言谢绝了。每次公务接待,老校长一定要将半斤粮票和6毛钱压在碗底,不占公家一点便宜。烈日下,老校长的妻子带着4个年幼的孩子捡拾地里散落的麦穗,被老校长发现后,责令将麦穗送回生产队……讲着讲着,当事人早已泣不成声。他说:“你不要再讲了,你说的就是我的父亲啊,是我辱没了家风!”
我想说,反腐败工作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从事职务犯罪侦查的检察官,我深刻感受到反腐败是艰难的,反腐者是孤独的。我们经常面对的是情与法的碰撞,可能因为查办案件,被人误解、被人远离,甚至被打击报复,但是我坚信法不容情、法大于情。我们的工作得民心、孚民望,捍卫的是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的利益,也会促进我国法治的进步和成长。
(刘子阳 李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