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苏“最美巾帼人物”张凤霞

24.03.2015  16:19

  中国江苏网3月24日讯 张凤霞是京口区四牌楼街道江滨新村第一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江一社区在全国首创“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开设专为融洽邻里、丰富居民生活的“邻里节”,服务群众事无巨细、无微不至。江一社区已成为一个充满奉献、友爱、和睦的大家庭。这位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社区好书记,近期当选为全省“最美巾帼人物”。

  每天早上9点前,家住江一社区的李竹林夫妇俩都会按时到达他们经营的品牌内衣店,做好开门迎客的准备。说到这份职业,李竹林感慨颇多。李竹林夫妻俩都是残疾人,2005年镇江实行“三小车”整治后,李竹林一时没了工作,而女儿求学正是花钱的时候。这时,张凤霞主动上门,鼓励李竹林报名参加技能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帮助他们开启了新的人生。去年,李竹林的女儿大学毕业,张凤霞又主动为孩子的就业四处奔波。李竹林动情地说,张凤霞帮了他们家两代人。“张书记给家庭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精神上的鼓励,她让我们树立了自信。我女儿也受到张书记影响,就希望像张书记一样帮助比我们更困难的人。”

  “围着群众转,改给群众看”,社区居民的每一点需求,张凤霞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吃饭、上学到就业创业,只要是居民的难题,她都会在第一时间帮群众解决。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促使张凤霞在搞好社区工作上有了更多创新的动力。社区9个工作人员面对5000余户、2万多人社区的工作量,平时忙得团团转。“面对事多人少的困境,我们就想出了一个点子。把社区按照网格的形式进行合理划分管理。”于是,社区结合工作实际,于2008年9月率先试点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划分为20个“网格”单元,并推选出群众认可的网格长,为居民开展“面对面”服务。

  今年72岁的老网格长耿正安对网格化管理的好处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社区里的工作人员大多不住在社区内,下班后到第二天上班前就是社区管理上的空当期,而网格长的出现既弥补了这一缺陷,也丰富了像他这般老人们退休后的生活。耿正安说,一次他负责联系的一栋楼邻居发生纠纷,甚至要动手,“我就到现场去调解,矛盾解决了。如果没有网格这种管理模式,矛盾很可能要激化。四牌楼派出所有个统计的,自从有了网格化管理后,110的出警率减少了十几个百分点。”

  2010年10月,张凤霞积极适应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的新需求,率先在全市试点“网上居委会”。“网上居委会”设置办事指南、信息直通车、党务公开、文化大舞台、咨询建议和意见投诉等板块。由社区干部担任版主,骨干志愿者作为辅助版主,向网友提供“键对键”服务。网友发帖3小时内回应,5个工作日内必须答复解决,解决不了的7个工作日解释说明,切实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此外社区利用QQ群、二维码和微博、微信,推送发布服务项目,及时收集回应群众需求,拓展联系群众的渠道。网络和网格结合,形成了“网上与网下互动”“上网与上门结合”“虚拟与现实相融”的社区治理服务模式,打通了基层服务和居民之间的“最后一米”。在张凤霞的带领下,江一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

  张凤霞不仅想方设法,不断探索社区工作新内涵,更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引导居民走出家门,联络感情。“激情小屋”是社区老年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文化社团,团长陈桂珍回忆,十多年前社团成立之初没有排演场地,张凤霞在社区办公场所很紧张的情况下,辟出专门场地、专门时间供他们活动;排演没有经费,是张凤霞想办法挤出活动经费,供他们购买服装、音响,对演出车马费给予支持,多年来累计投入七八万元,如今的“激情小屋”已经成为镇江知名的文化社团。

  社区工作要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必须把每一个细节说透,长年累月,张凤霞从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变成了“话唠”,嗓子也不堪重负,她曾经做过声带手术,也曾失声过一两个月。她说:在这个社区十多年了,对这里的每一项工作和社区群众都非常有感情。自己以前非常喜欢唱歌,但没有保护好嗓子也成了她最遗憾的事。

  光阴荏苒,张凤霞在社区岗位上已经走过了整整11年。她把这段美好的岁月献给了工作,献给了江一社区。正因为如此,这份美好将被更多的居民记住。(李荔馥 谭艺婷) 摄影 文雯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