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者”库尔班江:为新疆发声
来自新疆和田的维吾尔族自由摄影师库尔班江·赛买提,不到两年时间通过为新疆发声而声名鹊起,近日受邀赴美国多所高校演讲。中新社发杨程晨摄
来自新疆和田的维吾尔族自由摄影师库尔班江·赛买提,不到两年时间通过为新疆发声而声名鹊起,近日受邀赴美国多所高校演讲。中新社发杨程晨摄
中新社北京9月17日电题:“记录者”库尔班江:为新疆发声
作者杨程晨刘舒凌
库尔班江·赛买提,来自新疆和田,一位生活在北京的自由摄影师,不到两年时间通过为新疆发声而声名鹊起。
2014年10月,摄影集《我从新疆来》走入公众视野,一时洛阳纸贵。作者库尔班江用4个月的时间,走访20多个城市,追踪大批新疆人在内地的工作、生活。到今年6月,同名纪录片推介发布,库尔班江屡受媒体关注。
他向中新社记者介绍,2014年底,自己就辞掉中央电视台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纪录片上。该片计划在11月底登陆央视,“时间对我已经很紧迫。”
被传媒大学认可
和田位于南疆最南端,住着许多传统的穆斯林。
库尔班江家是虔诚的穆斯林家庭,也很开放。很早就在江浙沿海做玉石生意的父亲,常告诉几个孩子今后要走出和田学知识,有了现代知识才能辨黑白。
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因为家庭原因,库尔班江也开始经商。2005年,央视纪录片《胡杨林》来到和田,机缘巧合下,库尔班江跟着剧组完成了新疆部分的工作。拍摄结束后,对生意并不感冒的库尔班江跟着导演组来到北京,希望继续念书。
库尔班江只有中专学历,汉字不认识几个,却在2008年前接受了中国传媒大学四年的成人课程教育。“我那时全校蹭课(旁听),有些课程我反复听。老师们都‘烦’了,因为我上课一定坐在第一排,一下课就抓着老师问问题。”
期间,库尔班江拍摄的纪录片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获奖,并代表大学在各高校举办新疆主题摄影展,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不是正规学生,但我被传媒大学认可了。”
讲新疆人故事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新疆部分由库尔班江掌镜,其中一组维吾尔族食品麻糖(内地称切糕)的镜头,是他坚持留下的。一段时间,一些卖麻糖的人给人留下不好印象。为此,库尔班江希望多做点什么。“一个特殊时期给一群人的特殊标签,这是人的共性。”于是,他着力为新疆发声,消除误解。
2011年11月,库尔班江曾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和田主题摄影展,7天展览吸引1.5万名观众。展览过后,责任感渐重的库尔班江想拍一部纪录片,讲内地新疆人故事。
找不到投资的库尔班江计划先出书为纪录片造势。
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事件,相比乌鲁木齐“7·5”事件,让库尔班江更加难受,“生活在内地,我们同样是受害者。”
库尔班江一口气走了20多个城市,“我没有休息,要用最快的时间,接触和采访更多的人,想给他们(网民)最直接的东西。”
不久,库尔班江在《纽约时报》中文网上发布了一组20位生活在内地新疆人照片,并配上文字。4月1日,国内网站也发了这组图片,第一天的点击量超过2500万次,评论超过4万条。库尔班江说:“我几乎看了每一条评论,虽然仍有不同的声音,但我还是很激动。”
库尔班江趁热打铁,寻找更多故事。新疆锡伯族演员佟丽娅看到这组图片,第一时间在微博上转发,也一口答应了库尔班江的采访要求。同样来自新疆的汉族演员陈建斌、李亚鹏等也相继加入。“他们把这件事都看做是自己的事情。”于是,摄影集《我从新疆来》顺利成册,记录了百位在内地打拼的新疆人故事。库尔班江说:“这本书讲的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故事。”
201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了库尔班江和书中部分人物代表。据新疆官方媒体报道,俞正声说,很多新疆民众凭借自己的努力融入内地生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库尔班江说,中央领导人理解他的用意。
“记录者”库尔班江
纪录片《我从新疆来》已开拍三月有余,资金花费超过300万元人民币,但库尔班江对现在的进展却非常不满,辞掉了两位分集导演,在新疆的许多素材也要重新拍摄。他透露,资金还缺200万元。
已有家庭的库尔班江说,他可以为此卖掉房子,“我现在没有收入、没有工作,不敢要孩子,眼前这部片子比金子还重要。”
很多人建议去找投资,但他有了新想法。8月31日,库尔班江在网上开通了众筹通道。
作家王蒙曾在伊犁生活10年,把新疆当作第二故乡。他对库尔班江偏爱有加,称赞“做了件大快人心的事。”在他心中,库尔班江有着和田人特有的“固执”,让《我从新疆来》走出了国门,“在国外,帮助中国消除偏见。”
《我从新疆来》已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9月16日,库尔班江前往美国,在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6所高校开启“我从新疆来”的演讲之旅。
书中许多被采访者事业有成、光鲜亮丽,但都视库尔班江为偶像。库尔班江则称自己只是个记录者,“记录着每一个普通人为之骄傲的简单幸福。”(完)
原标题: “记录者”库尔班江:为新疆发声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