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段苦难 反思这段历史
记住这段苦难 反思这段历史
——“南京大屠杀”题材艺术作品盘点
新华报业网讯 舞剧《金陵十三钗》6日晚在南京上演。首个国家公祭日临近,话剧《二月兰》、歌剧《秋子》、音乐会《和平颂》将相继与观众见面。从舞台剧到影视剧,从书画作品到雕塑,大批聚焦“南京大屠杀”的优秀艺术作品,呈现一个民族曾经有过的耻辱和血泪,更警示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光影中,定格一幅幅影像
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黑色记忆,多部影视作品都有过不同角度的解读与呈现,诞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2007年,4集电视纪录片《见证南京大屠杀》在央视一套播出,大量珍贵史料,来自中国、日本及欧美的亲历者现场采访,让纪录片产生空前震撼力。该片总编导吴建宁坦言,南京大屠杀作为一个重大历史题材,作为中日两国间的一个敏感话题,任何“戏”的成份,都将削弱真实史实所呈现的文献价值。该纪录片在播出后先后获得金鹰奖等4项国内外大奖。
更多影片从不同视角、多维度呈现南京大屠杀历史。1987年上映的《屠城血证》,作为第一部表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以一套浸润鲜血的照片为线索,浓缩了南京大屠杀时期的种种灾难。《屠城血证》之后,同类影片叙事角度更加多元。如上世纪90年代上映的《南京1937》,以一位日本女性的视角,审视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2005年上映的《栖霞寺1937》、2009年上映的《拉贝日记》,都取材于真实历史人物,反映了中外各界人士在大屠杀期间的救难与抗争。
南京师范大学新传院教师魏明分析,近几年反映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从最初偏重揭露暴行到人性反思,更趋多元,如2011年上映的《金陵十三钗》,再现了中国守军英勇作战的史实。2009年上映的《南京!南京!》,讲述了一段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抗争,在强烈批判侵略者残暴罪行外,也在反思当时“被屠杀”的历史成因。
国际社会有识之士也纷纷投入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这段历史的影像创作之路,如郎恩·乔瑟夫制片的纪录片《南京梦魇》,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南京》,中德合拍的传记片《约翰.拉贝》,以及加拿大拍摄、反映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作家张纯如心路历程的电影《张纯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