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代表委员热议总书记关于两岸关系的重要讲话

07.03.2016  09:00

  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海及周边地区有不少台资企业,同台湾方面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比较多。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参加两会的江苏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苏州是台商大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全市共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0666家,实际使用台资295亿美元,占江苏省利用台资总量的60%。“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下一步深化苏台合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说,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台资产业集聚、台企创新发展、台商投资环境、两岸交流交往“四个新高地”的要求,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在苏台经贸合作方面,周乃翔提出:一是打造更强合作载体平台,拓展苏台经贸合作空间。深入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推动两岸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最大限度推进两岸产业优势互补。二是助推转型升级,增强在苏台企整体实力。促进台资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充分利用苏州台资大企业多的优势,推动台资企业在两岸上市、上柜。三是积极开展创新试点,不断优化台企成长环境。发挥苏州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扩大试点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功能,有序扩大服务业开放准入,加速形成苏州台资金融集聚区。

  “总书记讲话非常重要,发展两岸关系一定要秉持‘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只要大家多交流、多沟通,就会加深理解。”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说,淮安在台商服务中打造了“101%”品牌,即对于到淮安投资兴业的台企台商,各服务部门能够办到的要百分百满足,在此基础上,还要针对个性需求、特殊困难,提供增值服务和一份惊喜。这是淮安对台招商引资,打造台资高地,创成全国唯一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的一个重要支撑条件。淮安已经连续4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极力推荐城市。姚晓东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围绕对台工作大局,通过在经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深入交流、积极合作,为两岸发展大局作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表示,两岸一家亲,两岸合作空间巨大、潜力巨大。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台湾的合作。首先是深化两岸之间的产业合作,从原来以制造业居多,逐步拓展到其他多个领域,比如服务业、文化产业、金融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加强科技领域合作,各展所长、合作共赢。目前,苏台合作已有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台商产业转型升级峰会等重要平台。张国华表示,要发挥好既有平台的作用,同时要创新服务台资企业产业发展的手段方法。“我们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如既往支持台商在江苏发展,为两岸深化产业合作和创新转型发展开辟新领域、拓展新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殷永祥所在的江苏奇美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台资企业,他说,习近平总书记表明大陆对台大政方针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台商非常欢欣鼓舞,“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命运与共,我们强烈期待台湾方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发展提供和平安定的生产环境。

  在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看来,江苏作为和台湾交流互动最密切、合作成果最丰硕的大陆省份之一,有责任也有条件为促进两岸教育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实现两岸共同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在江苏高校学习的台湾学生有1047名,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就读的台湾学生达7400名。沈健表示,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办好现有的交流活动,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两地教育合作交流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南京师范大学与台湾高校交往比较多,每年都互派教师讲学、开展学术交往,也有不少台湾学生来到南师大学习。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宋永忠说,“青年是中国的未来。我们欢迎更多台湾年轻人来江苏看看,实地体验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增加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认同。

  苏州昆剧院与台湾交流十分密切。全国人大代表、苏昆副院长王芳说,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白老师为我们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之后,苏昆在台湾人气很旺,每年至少去台湾演出一次。台湾精英阶层、知识分子中有很多昆曲戏迷,“这也充分证明,两岸完全就是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南京市委主委胡有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重点强调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没有变,不会有所松动;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方向也没有变。胡有清表示,我们将继续做好两岸交流工作,从思想上、感情上加强联系,拉近同胞心理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同时当好纽带,为在苏台商、台生做好服务工作,努力实现共同发展。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郁 芬 王晓映 任松筠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