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世界人民了解历史真相
探访欧洲唯一展出南京大屠杀史料的纪念馆——
游客在法国卡昂和平纪念馆内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展板。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郎从柳 万程鹏 摄
本报法国卡昂电法国卡昂,是一座浴火重生的城市。这里是诺曼底登陆中争夺最激烈的战区之一,英德两军曾在这里发生著名的坦克大战。在1944年6月到8月的攻防战中,整个城市四分之三的建筑毁于战火。这座城市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战后重建的。1988年6月6日,卡昂和平纪念馆正式开馆。这是欧洲第一座有关诺曼底登陆的纪念馆,也是欧洲首屈一指的二战纪念馆。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是欧洲唯一一个设有南京大屠杀内容的纪念馆。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朋友的帮助下,“正义之胜”采访组专访了纪念馆馆长斯特凡·格力马迪先生。
卡昂和平纪念馆,向西方人讲述南京大屠杀
建于1988年的法国卡昂和平纪念馆已走过了20多个春秋,几乎是每个来到诺曼底的欧洲人必去之地。馆内,就设有专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影像资料、实物等资料。
记者在馆中看到,这座纪念馆不仅有二战期间发生的各大战役的详细内容,还有战争遗留下的武器、物品等各种实物。在南京大屠杀展区,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不少当时拍摄的照片,内容有日军在南京郊外枪杀无辜百姓、在长江边杀害并焚烧南京百姓的尸体等。一幅幅残酷的照片让不少参观者神情凝重。现场的展台内还有日军当年使用过的刺刀等物品。在馆内,还有一个专门的放映区,循环播放着一位法国导演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
记者看到,纪录片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年过八旬的夏淑琴正在讲述自己一家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悲惨遭遇:1937年12月13日,夏家祖孙9口人中7人惨遭日军杀害。“当时8岁的我躲在床上的被子里,被日本兵用刺刀在背后刺了三刀,当时就昏了过去,不省人事。我和4岁的妹妹就跟亲人的尸体一起睡了十几天……”
“我们以前不知道中国还有这段历史,今天看了这段纪录片以后真的很震撼。”来自法国巴黎的卡蒂斯夫妇是专门来此参观的,“我明白,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和法国人一样,都在战争中受到了摧残。”在采访中,不少游客都表示,看了这些图片和资料,感觉非常震惊。
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合作,开辟南京专区
纪念馆馆长斯特凡·格力马迪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时任卡昂市长让-玛丽·吉罗作为二战幸存者,认为有必要建设纪念馆,让后人记住二战这一人类历史的惨剧。在他的推动下,卡昂纪念馆1988年建立。而在2010年,该馆特别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合作,增设了南京大屠杀专区。采访中,格力马迪还向记者展示了2010年9月13日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签署的合作协议。
为了搜集反映南京大屠杀内容的资料,格力马迪曾去过北京、上海等地,今年7月他还将前往南京搜集资料,而馆内也有专人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对接。“我们希望能够展出更多的南京大屠杀相关展品。”据其介绍,明年卡昂和平纪念馆会增设中文翻译机。格力马迪说,他们已经请了专业的公司来录制语音解说。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前来纪念馆参观的人非常多,其中有不少是法国的中小学生。据介绍,纪念馆每年接待参观者近40万人,其中10多万为中小学生。“教育年轻一代是纪念馆设立的初衷,我们希望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纪念馆,而且是一个人们思考的地方,让年轻人思考为什么70多年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同时也是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格力马迪说。
“日本有人否认南京大屠杀,这简直是丑闻”
卡昂和平纪念馆为何会开设南京大屠杀专区?“因为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很重要的一部分!”格力马迪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
这位极具历史眼光的纪念馆馆长坦言,“作为世界性的纪念馆,我们必须放眼世界。”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分残酷,但“受害最严重的并不是法国,而是三个国家,首先是中国,然后是俄罗斯,再有是波兰”,他表示一定要让全世界人民都了解历史的真相。
这样理性的认知,来自于纪念馆详实的调查。“我们做了战争总结,二战总共造成6000万人丧生,中国就死亡2000万,这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多。”而日本二战期间在南京一个城市犯下屠杀30万平民和战俘的罪行,“实在是太残酷了!”
“法国和亚洲相距遥远,过去普通法国人对亚洲战场了解不多,我们的纪念馆对此关注度也不够。但当我们得知中国是二战时死亡人数第二多(仅次于前苏联)的国家后,我们决定必须要添加这部分内容。”2010年纪念馆重新布置的时候,卡昂和平纪念馆开设了中国的展区,“就是为了讲述西方人长时间并不了解的南京大屠杀。”格力马迪告诉记者。
一些日本人至今对南京大屠杀持否认、遮掩态度。对此,格力马迪先生直言:“这简直是丑闻!”他说,卡昂和平纪念馆的二战展厅里特设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版块,就是要让更多人了解当年中国人民付出的牺牲。
采访结束走出大门,记者看到,去年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日时,由美国艺术家赠送的作品“无条件投降”广场雕塑前有不少人在留影。这件作品有25英尺高,其原型是二次大战对日战争胜利时,一名美国海军士兵在纽约时报广场亲吻女护士的照片。
70年过去了,人们在回忆纪念这场“正义之胜”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人类战争之门远没有真正关闭。历史需要认真解读这个深邃的命题:70年前那场战争中,人类失去了太多,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徐媛园 杭春燕
原标题: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