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让体育运动成为健康中国主引擎

13.10.2016  18:49

  在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体育运动、不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在美丽的龙城常州举办江苏首届国际运动康复大会,旨在搭建运动与医学融合的高水平交流平台。在座的国内外业界顶尖专家学者,为我们带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你们引领运动康复发展的方向,代表着健康的希望与未来。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有一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这既是对先人生命智慧的精辟总结,也是对人类繁衍发展的建策良言。当今世界,体育运动已成为衡量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也从常规的增强体质发展到治疗慢性病,从塑造形体伸延到健康身心 。运动不再是闲暇娱乐的“甜点”,而是健康生活的“主食”,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我国,党和政府已经把体育运动摆到了关乎健康中国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时强调:“希望同志们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今天,国内外运动康复界的专家学者,围绕“运动与健康”这一主题,从疼痛治疗、风险预防、损伤康复、体质健康这四个国际运动康复领域的变革阶段,展示运动康复研究的成果,重新发现体育运动的本质。这契合了健康中国从治病向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新主旨,符合人民群众对解决健康领域关键问题的新期待,意义十分重大。省委在10月8日举办的第二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省委书记李强指出要解决好老百姓看病、上学、养老“三个焦点问题”。其中,看病问题也就是健康问题。
  良好生活方式是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人类生命体是一个包含多个子系统的、极其复杂精致的生命系统,需要饮食健康、休息适度、心态平衡三个方面生理功能的正常保持和养护。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影响人的健康长寿主要有5大因素:遗传占15%,自然环境占10%,社会状况占7%,医疗条件占8%,生活方式占60%。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使人获得健康,可以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恶性肿瘤减少35%,使人均寿命延长10年,且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会给人带来疾病。直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才逐步发现生活方式因素在全部死因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例如,1976年美国年死亡人数中,50%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可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健康是多么重要。生活方式的选择、生活习惯的改变完全是由自己决定的,这就是说预防疾病的主动性掌握在自己手里,健康需要自我管理保护。纵观人类进化历程可以发现,经常体育运动,坚持科学健身,是一个人生命系统健康的根本途径和集中表现。
  健康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已进入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行列;然而因生活方式变化、体力活动不足,引起青壮年“未老先衰”,亚健康状况普遍存在。据2014年全国实测数据表明,过去5年我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国民体质达标率增长0.7%,达到89.6%,“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增长0.15,达到100.54。但是成年人体重超重和肥胖人数比例持续增加。超重和肥胖已经是影响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肥胖问题有全球蔓延的趋势。我国的肥胖形势在最近10年间越发突出。2014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32.7%和41.6%,比2010年分别增长0.6和1.8个百分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10.5%和13.9%,比2010年分别增长0.6和0.9个百分点。
  江苏的总体达标率为92.1%,然而成年男女肥胖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14.2%和8.0%,分别较2010年上升了1.1%和0.2%。老年男女的肥胖率为14.3%和17.7%,分别较2010年上升了0.2%及下降了1.1%。当前,因病致贫,未老先衰,已是一个突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据统计,2003—2010年间,我国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超过了GDP的增长幅度。中国因疾病而导致生产力丧失,在2005—2015年间给中国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体育运动是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通过积极的体育运动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健康,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形成共识的热点话题。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当今慢病发生第一独立危险因素,并公布了《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与此同时,WHO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多投入1元钱,治疗减支8.5元,节约抢救费100元。为此,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先后公布适合本国国情的体育活动行动计划和指南,如《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2008》、《加拿大身体活动指南2009》、《澳大利亚身体活动指南2014》等,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有调查显示:缺少锻炼是引发大健康产品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我省2015年群众体育调查显示:30.6%的人是没有时间锻炼。作为政府应当鼓励全民健身活动,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提供专业的运动康复服务,引导群众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要把体育运动作为人民健康的第一关口。我国的黄帝内经第77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里所讲的“治未病”,包含“未病预防”、“已病防乱”、“乱而防变”等多重含义,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健康理念。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据对哈佛17000名毕业生普查的研究报告,经常进行积极的运动,心脏病发作危险减少35%;日本京都大学对67例心脏疾病患者采取运动疗法,经科学测定,54.8%的患者心肌灌注改善。美国的一项研究证实,每天步行1小时可使Ⅱ型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一半。运动还可以提升骨密度,使人精神愉悦。有调查显示:70%的人认为健康源于生活细节和体育运动,体现了人们对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视。
  近年来,我们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己任,率先基本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基本实现“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农民体育设施村村有”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1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35%,国民体质达标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0%以上,2014年全国普查达到92.1%。
  依靠科学运动康复技术守护人民健康。贯彻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的原则,我们要牢固树立“运动是良医”的理念,实现体育与医疗手段的有机结合,推动体育领域从体质监测、运动处方、健身指导,向慢病预防与干预、体质提升与延缓衰老方向快速扩展;医疗领域从疾病诊断与治疗,向改善体质与亚健康干预、疾病预防与功能障碍方向融合发展。
  2014年底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康复服务能力仅能满足20%的康复服务需求,康复医疗支出仅占医疗总支出的1%。从2015年全省群众体育调查来看,运动康复还没有占到一定消费比例。
  要把运动康复的先进理念、技术变革作为前进方向,注重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关,研发行之有效的损伤预防和康复方法,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先进的运动康复服务。调动物理治疗、青少年健康促进、大众健身、竞技体育、特种行业资源,整合从解决疼痛障碍到提升运动表现的系列方案,推进先进方法与科学训练融合,使运动成为良医和良药。
  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有调查显示:超过50%的大健康产品消费者有运动健身消费。这几年来,在确保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全覆盖的同时,我们加大了体育供给侧改革的力度,加强涉及人民健康的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我们累计投入了5个亿的扶持资金,拉动了近200多亿的体育产业社会投资,我们建设了一批体育产业基地、体育医院和康复基地;我们即将向群众发放每年5000万元的体育消费券,我们将扶持1000个年产值在500万元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我们将打造100个体育服务综合体,这将大大地改善人民群众的运动健康服务水平。
  下一步,我们还将大力发展健身服务业,特别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整合体育和医疗资源,建设一批先进的体育医院和运动康复机构,推动体质测定指导站与体检机构融合。我们还将引导社会资本开展运动康复领域重点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新型运动康复、运动健身指导技术、可穿戴式运动等新型装备。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我们愿与各位专家学者一起,共同探究运动与健康的新趋势、新理念、新特点,共同研发人民需要的健身健康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共同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