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涟水警方“四种角色”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27.04.2017  21:02

  近年来,淮安涟水警方紧紧围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条主线,深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努力营造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截止目前,全县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趋势转好,特别是在校生同比犯罪大幅下降。

   一、思想再提高,主动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伞”。 一是组织上再加强。县局党委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全局基层基础工作项目,已经融入全局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推动,不断完善工作内容和措施,多渠道、多层面推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开展。二是目标上再明确。各单位围绕县局党委决策部署,全面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力保实现全县青少年犯罪率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三是措施上再落实。各派出所坚持以社区警务工作为载体,以入户调查为手段,坚持与“五老”队伍的积极互动,以警务区为单元,开展网格化深入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有失足倾向的青少年主动与各级综治办、关工委联系开展帮教帮扶工作,加大对无业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工作,全力关爱、保护青少年的成长。

   二、管理再加强,扎实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防队”。 一是与乡镇“五老队伍”联手结对帮扶。帮扶过程中,明确帮扶目标、对象和、责任,严格兑现奖惩,注重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的丰富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经验,结对加强对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双差生等特殊青少年群体以及有不良记录的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定期走访、随时了解,尽心帮助,使结对帮扶活动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二是实行重点地区挂牌督办。各派出所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细化排出重点社区,分析原因,限期挂牌整治,确保在短期内扭转势头,对此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区,县局党委提议县政法委对所在乡镇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三是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涉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件,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正确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遇有减轻处罚情节的依法减轻处罚,遇有从轻处罚情节的,依法从轻处罚,同时加强对侵害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办力度,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职能再发挥,深入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防火墙”。 一是深化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整治行动。建立治安巡逻工作责任制,消除各类影响校园及周边安全的突出隐患和问题;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健全对全县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行安全隐患的常规排查机制,落实巡逻专门力量,督促和限期整改隐患;发挥主力军作用,强化检查力度,查处、取缔非法网吧、游戏室、音像报刊点、违章摊点,有效的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二是大力开展禁毒、禁赌宣传。紧贴校园阵地,采取多种方式方法,重点开展禁毒、禁赌宣传教育活动,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和赌博;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和载体深入开展宣传工作;主动进社区、进校园、进建筑工地、进工厂企业对青少年开展禁毒、禁赌宣传。三是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坚持从严打击和取缔黑网吧、游戏室,大力加强互联网络环境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害网络信息,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远离不文明的网络行为;全面落实网吧安装网吧身份实名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加强网吧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严禁网吧接纳未成年人。

   四、关爱再具体,全力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加油站”。 一是加强外来青少年父母的教育。借助居住证制度的推进,进一步做好外来青少年的服务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外来人员知法守法的意识,并以此带动、影响、教育其子女知法、守法,减少、防止因不懂法、不知法而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切实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健全、完善全县96名社区民警兼任学校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的运作机制,坚决杜绝空挂现象,形成一人定一校的机制,定期为中、小学上法制辅导课,同时印发各种法律宣传资料,通过法律宣传教育,使青少年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三是做好失足青少年帮教转化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失足青少年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中的青少年的关爱,坚持以春风化雨,促社会和谐,积极为刑释解教或纳入视线管理的问题青少年提供出路,帮助他们谋生创业。实行零距离帮教活动,动员社会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基层村民(居)委会干部及“五老”队伍全面参加,社区民警唱主角的帮教网络,最大程度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淮安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