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传来“法律文书” 市民求助警方识破骗局
“你好,这里是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你有几笔资金涉嫌洗钱,我们将给你传真去检察院的逮捕通知书和法院的资金冻结书,请尽快到当地银行刷卡,并将银行卡条形码传真给我们……”前几天,市民于某接到这样一通电话,他不敢耽搁立即向警方求助,经民警仔细查验后发现,这是骗子出的新花招。
警方教您五招轻松防诈骗
近年来,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和网络通信手段实施的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突出,随着技术的发展,诈骗手段也日益翻新,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避免财产损失。
1.懂常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在侦查办案中都不会通过电话进行案情询问,更不会询问市民家中存款情况,不可能提供所谓安全账户,更不会要求市民转账。
2.不轻信:任何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要求市民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提供安全账户的,一律不轻信,先拨打110咨询警方。
3.多核实:接到所谓职能部门、亲友的电话或短信时,要拨打有关部门的办公电话、亲友电话进行核实,必要时到现场或通过视频通话进行确认。
4.说出来:与亲戚、朋友诉说、商量,或者直接向警方说明情况。
5.口风紧:养成保密意识,不要轻易将本人资料向他人透露。
A
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职员”帮报警
于某家住生祠镇生祠村,11月26日下午1点左右,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泰州市某银行的工作人员,询问于某近期有没有到过上海,今年7月9日是否在该银行上海市延安中路支行办理过一张信用卡,卡号尾数为458168。对方告知于某,该信用卡于8月30日在上海某珠宝店内透支消费了9910元,而且还款至今迟迟未到账,对方询问于某何时能将该笔资金还上。
于某听完后莫名其妙,连忙称自己近六年都未去过上海,更没有办理过什么信用卡。对方又将于某的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报给于某,于某核对后发现所有信息竟都准确无误,他感到非常纳闷。对方又问于某有没有将身份证借给他人使用,还假意提醒于某,可能有人盗用了他的身份信息办了卡,随后“热心”地帮助于某“报警”。
不久,沉浸在上一个电话中,还搞不清状况的于某又接到另一个电话,对方称自己是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的“吴警官”,电话那头的“吴警官”说道:“现在的电话诈骗案件比较多,你先挂掉电话查一下我这个号码的真伪,看看是不是骗子!”于某按照对方的指示,拨打了114,查询结果显示:来电确实是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的号码。
B
后来“吴警官”又多次打电话向于某核实办理银行卡及身份证使用等情况,称于某在泰州某银行有几笔资金涉嫌洗钱,同时还告知于某“静安分局”已经查询了于某在全国各地银行办卡情况,将冻结于某所有资金十八个月,同时还有两份法律文件要传给于某。
“好啊,你把法律文书传给我看看!”于某听完后半信半疑,将自己的传真号告诉对方。当天下午四点左右,于某收到了两份传真,分别是《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区逮捕通知书》和《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资金冻结书》。对方还要求于某到某银行刷卡,并将银行卡的条形码传真过去。两份法律文书,一份要逮捕自己,一份要冻结自己的财产,于某看得背后直发凉,心中疑惑万分:“我平时一向遵纪守法,从未在上海干过什么违法的事,这两份法律文件也太匪夷所思了,怎么还能随便逮捕人还冻结财产!”
看着“司法机关”传来的法律文书,于某内心忐忑不安。惊魂未定的于某想到了警方,随后来到市公安局生祠派出所,请求民警帮忙核实那两份法律文书的真实性。
C
法律文书漏洞百出 民警机智识破骗局
从于某手中接过两份文件后,办案民警首先查看了逮捕通知书副本,发现其文体、字号、格式、单位公章等与现行公安法律文书标准有较大差异,而且逮捕公民从来没有以传真的方式送出逮捕通知书。《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资金冻结书》副本更是让人贻笑大方,不但文体、字号、格式、单位公章等漏洞百出,而且有部分字还是繁体字,而我们国家早在1950年起就实行了国家统一的通用简化汉字。民警指出,文书上说于某违反“防范洗钱犯罪条例法”更是子虚乌有的罪名。民警断定,这两份法律文书都是假的。
“这些骗子的骗人手法很拙劣,根本经不起推敲,正规部门的法律文件不可能会是这样的。”经过民警一个小时的耐心解释,于某恍然大悟,连连向民警致谢。民警称赞于某当时比较理智,能够想到及时报警,没有听信对方的话轻易到银行刷卡。
民警介绍,冒称“公检法”是通讯网络诈骗的常用手法,给当事人传真假法律文书,是在传统的诈骗手段的基础上,以此更加迷惑被害人,使被害人产生恐慌情绪,从而中招受骗。但是骗术不管怎么变,一旦遇到对方要求将钱汇款至指定账号的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