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常州市几个家庭档案
记者日前在市档案局、武进区档案局举办的“家庭档案”交流会上发现,许多参观者觉得,丰富的藏品是建立家庭档案的首要前提,于是望而却步。
真是这样吗?
记者采访了多个家庭建档示范户,通过这些家庭的建档经历了解了“家庭档案”是什么,有什么用,以及怎么建。
收据账单病历等,都是“家庭档案”的主要内容
“我家档案没什么特别的,但是要拿什么证件、什么凭据,我马上能找给你。”河苑新村市民王宝芬对记者说。
王宝芬家共收了12类14盒档案,除26枚毛泽东像章和309斤粮票、1本粮食供应券等2类特色之外,其余12类是冰箱等家电家具的说明书、发票,退休证、结婚证等各类证书,以及病历卡、医保卡,荣誉证书等,都很普通。
即使在一些以收藏闻名的“示范户”家,实用而没有赏玩价值的档案都占有一定比例。如钟楼区首家家庭建档示范户刘秉忠迷恋“三票”(邮票、粮票、门票),收了一书柜“三票”并举办过近80场展览,同时,还有满满一书柜实用类档案。
生活记录,比荣誉证书更珍贵
记录家庭生活,是家庭档案的一个重要功能。市档案局建议,那些记录生活的照片、文字,甚至比荣誉证书等更珍贵,即使缺乏历史文化积淀,也会十分有意义。
奔牛镇廖全芳的儿子今年23岁,妈妈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儿子的点点滴滴,23年不曾间断。儿子小学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考了78分、中考失败时全家的煎熬、第一次暗恋女同学、第一次收到女孩子的情书等等,廖全芳都写成了文字,并和儿子分享。
廖全芳觉得,自己和儿子之所以亲密无间、无话不说,就是因为经常同儿子分享日记。
廖全芳说:“家庭档案里,最珍贵的就是这些记下生活酸甜苦辣的日记。”她还特意准备了一间房,用来摆放它们。
关键是两个习惯: 收藏和整理
建立家庭档案的关键在哪里呢?
记者询问了10个家庭档案示范户建立家庭档案的初衷,其中8家都说,家里人本来就有收藏整理的习惯,整个建档过程就十分顺利自然。
王宝芬告诉记者,区档案局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帮助他们做了更系统、细致的分类,形成一份条理明晰的家庭档案目录。
湖塘中心小学周振华老师是个“80后”,出身音乐世家,祖辈的老照片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他说自己是羡慕祖辈生活才开始梳理旧物建立家庭档案的,但他说:“父辈把这些东西收藏整理得不错,我从小不免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