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累、要创业……你有多少理由当“啃老族”?

09.03.2015  15:33

  王志钰/绘图

  中国江苏网3月9日讯 春节后,又是一波找工作的浪潮。而相对于找工作人数的增加,近几年,“啃老族”的人群也在悄然扩大。

  养儿防老是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独生子女的成年,越来越多的人在大学毕业后依然靠着父母供养。本应成为社会工作主力的他们,一不当心成了“啃老族”,而让他们成为“啃老族”的原因也越来越多样化。

  记者 黄贤君 吴梦奇

  案例一

  工作太累了

  不如给爸妈打工

  小凌今年30岁了,这个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娇娇女”,在24岁大学毕业后,有过2次工作经历,但每一次都不超过2个月,最后,索性懒得找了。她父母经营着一家外贸服装公司,在苏州有好几家分店,家庭总收入不菲。

  小凌第一份工作在园区一家小型人力资源公司,工资其实还不错,但几乎每天都要加班,春节前后求职招聘的人多,更是累得要死。做了一“个多月后,我就辞职不干了。”后来,小凌又去过一家物流公司做客服,底薪3200元,同样觉得累而辞职。要是能找一份不用加班、朝九晚五的工“作就好了。”但是,转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需要相关的专业学历背景等,所以在25岁应该努力打拼的年纪,小凌成了一名待业女青年。

  “给别人打工又累又廉价,还不如给爸妈打工呢。”小凌所谓的“给父母打工”就是帮爸妈看店,父母每个月给她3500元的“工资”。按照正常上班时间,每天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必须在岗,可因为老板女儿的特殊身份,小凌几乎没有一天在店里老老实实呆满8个小时的,旷工也是常有的事。“今天,小姐妹约了喝茶,就不去店里啦。”对着爸妈撒个娇、卖个萌,父母就招架不住了。这样的口头请假,比任何一个员工的书面假条都管用。

  因为是独生子女,家里对小凌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就算一个月旷工20天,3500元的“工资”照样能进到小凌口袋。平时要买包、手表等大件,小凌也都是刷爸爸的信用卡。如今,她谈了个男朋友,更是整天见不着人影,每日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晚上就和男朋友玩到半夜方才归巢,父母对她毫无办法。

  案例二

  努力想创业

  不料成了啃老族

  “我以前最鄙视‘啃老族’,没想到自己现在竟也成了别人眼中的‘啃老族’。”说这句话的时候,吴雨涵的口气里透着一股无奈。原来,他两年前大学毕业后,一直努力地想创业,开发游戏软件和APP,但始终未能如愿。最近,他突然发现,自己竟也被人看成“啃老”一族了。

  由于家境比较好,大四那段时间,当身边的同学都忙着找工作、实习、考研时,吴雨涵却笃笃定定,依然过着自己的悠闲时光。等到毕业了,别的同学开始工作,吴雨涵也创业当起了小老板。“男孩子嘛,都很爱玩电脑游戏,根据自己的经验,我就打算开拓一下网络游戏市场。”他告诉记者,开发游戏的第一笔经费也是父母投资的,10多万元。虽然他打游戏很厉害,可真正进入到这个领域创业,才发现自己太不专业。对游戏一知半解,却自认为很了解,这让他在一些决策中做出了错误判断,短短几个月,10多万就打了水漂。

  一次失败,并不能让吴雨涵甘心。去年3月份,他又开始捣鼓起咖啡店。“以前听说一杯咖啡28元成本也就2块钱,觉得是稳赚的生意,就一头扎进去了。”可是开出来才发现,房租工资水电费用才是大消耗。咖啡店开起来之后的每个月,资金流全是负的,“现在还开着,虽然月月入不敷出,但好歹也让我有事情可干。

  连着两次创业失败,又没有经济来源,怎么办?只能靠老爸老妈救济。尽管自己很不愿意被说成是“啃老族”,但他已经在周围的亲戚朋友中被定性了,只要一天不工作,就是一个被拿来说事的“啃老族”。他希望,自己能尽早地摘掉“啃老族”的帽子。“等我将来赚了大钱,一定会加倍还给他们的。”只是,吴雨涵所谓的“将来”,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案例三

  挑三又拣四

  始终没找到工作

  “毕业两年了,什么工作也看不上,真不知道她以后怎么办。”春节时,父母对亲戚的一番抱怨让宋妍烦透了。一过完年,迫于压力的她就出去找工作了,但结果还是和往常一样:“现在哪儿找得到好工作啊,不是工资少就是不适合女孩子。”找了几天没有一家让她满意,宋妍又撂担子不干了,窝回房间上网。

  宋妍是家里的独生女,家境虽不是大富大贵,但父母对她从小就有求必应。作为一个典型的90后,她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在她的观念里,女孩子不需要为了工作太拼,她理想的状态是在一个环境不错的公司做个小白领,朝九晚五拿够工资,周末常和小姐妹逛逛街。

  不过现实很残酷,宋妍已经待业两年多了。大学毕业期本是应届生找工作的最佳时间,为何宋妍会错过呢?原来,“刚毕业的时候,那些单位开的月薪都太低了,工资太不合理了,我连自己都养不活。”在宋妍看来,一份让她“倒贴”的工作不如不做。

  两年来,宋妍应聘了大大小小不少单位,其中也有很多应聘成功的,但她却觉得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又拒绝了。去年年中,在父母的哀求下,宋妍勉强同意入职一家小企业做文员,但没两个月她就辞职了,“公司环境不好工资又低,浪费时间,不如再花点时间找份好的工作。

  当问及是不是甘愿做一个啃老族时,宋妍丝毫不觉得自己是啃老族,“我一直在找工作,只是没有适合的。

  如今,宋妍的工作是越来越难找,因为她的标准也在提高,“我大学同学现在月薪都涨到四千多了,我总不能低太多吧?将来结婚了还要养家糊口呢。

  专家

  客观看待“啃老族

  并不仅是个人原因

  “啃老族”的出现由来已久,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群体现象。苏州科技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朱爱华告诉记者,对待“啃老族”,要客观看待,不能将原因全部都归咎到个人上。

  “‘啃老族’的出现是有背景原因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独生子女的出现让中国家庭的抚养模式产生了变化,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将大部分精力花在了孩子身上,即便孩子成年以后,这种模式也没有发生变化,或者说无法发生特别大的改变。”朱爱华分析道。

  “另外是和现在社会的生活成本升高有关。年轻人既要面临就业形势的严峻,还要面临城市生活压力。”朱爱华说,许多生活问题对于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都是无法解决的,这才会转嫁到家庭中,也是形成“啃老族”的一大原因。

  这种家庭抚养模式、就业压力、生活成本升高,也造成了现在不少年轻人吃不了苦、物质要求高、眼高手低、价值观出位等性格特点,从而让“啃老族”的问题越发严峻。事实上,在“啃老族”中,大多数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机会,赋闲在家。

  “锻炼现在年轻人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一件十分迫切也有必要的事。”但朱爱华也认为,当“啃老族”作为一种群体出现,而不是个例时,我们也要从多种角度寻找解决办法。

  “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上要有更新,当孩子成年时,要和他一起做一个人生规划,让他知道在什么时间段应该做什么事情。”朱爱华表示,对于已经成年的子女,过分强调道理效果不大,建议家长多采取沟通、谈心的方式和子女交流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理念,适当时候也可以请从事社会工作的组织来进行辅导互动。

  “社会现象也需要社会来解决。生活成本的升高让许多年轻人不得不依靠父母,如果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给他们支持,尤其是在住房问题上,健全青年福利体系,也有助于缓解‘啃老族’问题。”朱爱华说道。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