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西藏樟木镇“帐篷家园”里的午后时光

02.05.2015  19:08

  29岁的藏族姑娘巴桑卓玛用清水洗净木头梳子上的泥土,轻抚母亲斑白的发丝,一丝不苟地为她梳理辫子。光影斑驳中,巴桑卓玛略显疲惫的双眼专注而平静……这是记者在西藏樟木镇转移受灾群众安置点看到的一幕。

  巴桑卓玛来自西藏地震重灾区——聂拉木县樟木镇邦村。据了解,目前樟木镇被困群众已全部安全撤离并安置,其中需集中安置的3000多人,分别在日喀则市郊和拉孜县、聂拉木县三个安置点得到妥善安置。

  记者1日在日喀则市郊安置点内看到,这里物资供应充足,物资、医疗、通讯、电力、用水等均能得到保障,700余名樟木镇受灾群众将在这个临时的“帐篷家园”里,度过灾后重建完成前的时光。

  午后的后藏大地,远方包围黄土地,蓝天白云下,日喀则市郊工业园区大片空地上,一排排深绿色救灾帐篷比肩而立,受灾群众与各路工作人员一起,忙活着建设临时的“新家园”。

  趁着阳光正好,帐篷前很多人已经开始晾晒刚洗净的衣服了;顽皮的孩童追逐着嬉闹,年迈的老者淡然地煮着酥油茶晒太阳;年轻的小伙奔跑着从背后抱起调皮的孩子,嬉笑着逗弄一番;时尚的姑娘起身走出帐篷时,不忘抖去身上的尘土,再拿出梳妆镜“挤眉弄眼”。

  帐篷前,刚接通不久的自来水管哗啦啦流出干净的饮用水;各地救援物资也陆续抵达,牛奶、方便面、水果等一应俱全;往来穿梭的人群中,头戴白色鸭舌帽的志愿者们,卷起衣袖,为安置点清理生活垃圾;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流动医疗车前,不少人自发排队领取日常药品……

  地震发生时,36岁的次仁央宗恰巧不在家,所幸躲过一劫。这会儿,她正头裹毛巾,领着三个孩子在安置点综合服务区领取牛奶和饼干,等下还要去流动医疗车领取感冒药。

  “地震后,家里东西被埋了,还好安置点什么都有,心里踏实了很多。”她说。

  记者注意到,安置点每个片区前都有专门的民警负责登记入住人员信息;樟木镇邦村、雪布岗村两委也入驻救灾帐篷,村干部跑前跑后,为各自村的受灾群众安排住所、分配物资。

  记者临别时,普琼次仁一家正背着大包小包从拉孜县安置点赶来,他7岁的小女儿德吉曲珍背着印有米老鼠的粉红书包,步伐轻盈,整洁的马尾辫上下跳跃。在村干部的迎接和指引下,他们一家很快与亲戚团聚,一个温暖的拥抱,瞬间化解了转移路上的颠簸。

  “我很想念小伙伴,想回去上学!”德吉曲珍打开书包,一本《格林童话》已被压得皱皱巴巴。她静静地抹平书角,不愿再多说话。

  震区正在逐步恢复正常秩序,西藏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1日发布通告,解除了灾区318国道曲水大桥至拉孜段等部分路段的交通管制,铁路部门也解除了对进入日喀则市铁路旅客的通行人数限制。(参与采写:索朗德吉)(记者许万虎、余致力、王军)

  原标题:特写:西藏樟木镇“帐篷家园”里的午后时光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