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农耕馆,靖江农耕文化的活标本
若问靖江的农耕文化在哪里保存最完整,那一定是在西来。
因为西来有着苏中唯一一个农耕文化陈列馆,这里是靖江农耕文化的活标本。
农耕馆传承农耕文明
在西来植物园北侧,西来寺东侧,绿树掩映间,有一簇白墙黛瓦的仿古建筑,这便是西来镇农耕文化陈列馆了。
农耕文化陈列馆由西来镇人民政府投资创办,2012年6月报请江苏省文物局同意成立,于2012年9月底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
农耕文化陈列馆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本着“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农耕文明”的宗旨,西来镇人民政府于2010年开始筹建农耕文化陈列馆。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共征集到西来镇及周边地区手耕时代农业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专题器具、典籍、文字图片等近700件展藏品,由上海复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农耕文化陈列馆设计及布展陈列。
陈列馆分为主展馆、农耕文化园和游客互动区3个部分。其中,主展馆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展馆一层主要陈列展示农具和西来镇历史沿革及相关典籍。农具按春、夏、秋、冬四季使用情况分别陈列,既有迄今还在使用的钉钯、锄头、粪桶、料勺等,更有几近淘汰的犁、漫枷、稻床、扇车、“三线”绞绳机等。西来镇历史沿革部分详细介绍从三国孙吴时期至近代西来镇沿革,重点介绍历史上与农垦及水利有关的人和事。而典籍部分则主要陈列展示清朝嘉庆年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田地、生产资料买卖契约、农户上缴政府公粮课银凭证、催缴公粮通知单及土地房产证等;展馆二层主要陈列展示西来镇及周边地区岁时年俗、文娱美食、迎亲嫁娶、农副百工等民风习俗图片及相关用品。游客还可以通过声控视屏、触摸屏等多媒体设施了解更多与陈列品相关的信息;农耕文化园内草木茂盛、景色宜人。有二十四节气路、农书及赋税沿革路、《太平祥和图》石刻墙、农耕雕塑、儿童嬉戏组雕,“西来人家”格局复原展示和“徐记铁铺”、“金波竹器店”、“朱氏纺织坊”等老店铺、老作坊复原展示;游客互动区有互动水车(三组)、农耕楹联长廊及磨坊等。
“我们成立农耕文化陈列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手耕时代的农具、生活用具及民风习俗用品、相关文字图片的陈列展示,让现代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铭记过去,知晓我们曾经拥有过的辉煌的农耕文化,起到传承文明、见证历史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来说,只有知道过去,才会更加热爱今天。”西来镇文化站站长、农耕文化陈列馆馆长刘志良说。
抢救性保护农耕文化“活标本”
这样一座农耕文化陈列馆,能够抢救性保护下靖江的农耕文化,凝聚着西来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各界人士的心血和智慧。
筹建之初,镇政府发动各村村干部深入农家,收集老农具。并且列出大致的农具清单,让各村对照收集。每件农具,都必须收集三到四件,以供展出、储存和对外交流。有人从家里抱来几代人用过的米缸,有人拿来了罱河泥的夹子:“现在也用不上了,还不如放到陈列馆里,给孩子们看看,过去人们是怎么罱河泥做肥料的。”
牛轭头、牛槟榔、钉耙、水车、连枷、泥簏子、镰刀、芦柴刀、独轮车、竹摇篮、纺车、旧书桌、小提桶、木脚盆、竹碗橱等等,两年的时间里,各村收集过来的数百件农具、生活用具等就堆满了临时仓库。工作人员一一对其进行分类、清理、修复、加固,刷上清漆,以便于保存。
有村民拿来用打包带编成的泥簏子,工作人员只能对其重新制作,拆掉打包带,用竹子编制。一些竹器上滚边用的是塑料藤,他们就请篾匠师傅将其拆去,改用原藤滚边。这样,保证所有展出的农具都是用旧法制作,没有任何现代材料的痕迹。
收集过程承载着很多遗憾。刘志良回忆道,有一次,他在一户农家发现一把农家用来铡芦苇的铡刀,木质底座,老式刀架,很是中意。但因为有事耽误了,过几天再去,发现农户已经把铡刀卖给了收废品的人了。刘志良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收废品的人,结果是铡刀的木质底座已经被当作柴火烧掉了。刘志良只好把孤零零的铡刀收购回来,自己重配了一个底座。现在这把铡刀存放在陈列馆展厅,刘志良每次看到,都不免叹息。
除了收集,有些农具实在找不到,只能定制了。“风凉飕飕雨不来,车水车得头难抬,一脚水来一脚汗,望望水没到半节垈。”这样的“车水号子”,曾嘹亮地飘扬在广袤的田野上,一定有不少人还记得用水车车水灌溉秧田的往事,但今天,水车早已散落难寻,工作人员走访了很多人家,只收集到部分零件,且都残破不全。
水车是过去最重要的农具,农耕文化园里怎能缺少水车呢?工作人员多方打听,找到了一家专门复制老农具的工厂,定做了几部水车。这些二人轴、四人轴、六人轴水车就架在农耕文化园水塘边,游客如有兴趣,只要爬上水车,踏转车轴,就能提上哗啦啦的河水。
如今,这座农耕馆全年对外免费开放。自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已接待本地和外地游客数万人次。为了扩大影响,该馆在组织中小学生等有关群体参观游览的同时,举行了农耕文化知识竞赛,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耕文化征文活动。通过参观,充分发挥了陈列馆认知教育功能,让人们了解过去,认知历史,起到传承文明,见证历史及其进步的作用。从而启迪心智,继往开来,为现实生活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