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为何兴起报道“好新闻”

03.08.2015  11:22

  编者按: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殷乐、唐绪军近日在《参考消息》撰文称,最近一段时期以来,西方主流媒体正在兴起一股报道“好新闻”、传播积极乐观精神的潮流,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正面报道”,提供“正能量”。西方媒体兴起“正面报道”的“好新闻”意义何在?可否成为新闻报道主流?人民网邀请该文作者殷乐再次撰稿,陈述西方“好新闻”发展的两大脉络、报道实践及发展趋势。全文如下:

  针对当前西方媒体“好新闻”报道的发展态势、形成原因及,我们在参考消息发表的相关文中有所论及,在此仅从发展脉络和研究的视角对国外媒体的“好新闻”报道实践和研究再做一些梳理和延展。

  “好新闻”热是一个高度概括的简化说法,从历史视角来看,我们可以将其主要按照英美两个脉络来做个梳理。一为基于英国的积极新闻实践和建设性新闻理论尝试,其代表媒体即为世界首个专注于报道正面积极新闻的出版物--《积极新闻》( positive news),该报1993年始由积极新闻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该公司是积极新闻信托支持的非营利社会机构,积极新闻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为会员费,目前英国会员费为每年20英镑,国际会员费为每年30英镑,会员可以免费获得一年4期的积极新闻纸刊。当前“积极新闻”包括纸版报纸和同名网站,目前报纸有25000个订户,网站也拥有一批忠实用户。

  与这一媒体实践相辅相成,近年渐具影响的一个提法则为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这一提法的主力倡导和支持组织为建设性新闻项目(Constructive Journalism Project,CJP),其发起人之一为现任《积极新闻》主编 Seán Dagan Wood,另一发起人则是90年代曾在积极新闻工作过的Danielle Batist。Danielle表示其创建建设性新闻项目的初衷即源于在积极新闻的工作经历,当前,《积极新闻》与CJP联手展开多项媒体实践及培训活动,力求改变传统新闻报道,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和报道全球新闻事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积极新闻在英国最大的众筹平台上发起了一场名为“拥有媒体”的活动,截止2015年7月,“积极新闻”成功众筹到263422万英镑,该媒体现为来自全球33个国家的1525名读者、记者和支持者所共同拥有。其网站称“积极新闻”成为世界首个众筹的世界媒体合作机构,未来会进一步提升纸刊和网站的质量。众筹结果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此类新闻的受众基础,另一方面也势必会对基于英国的“好新闻”报道产生一定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第二条脉络则是美国对于“好新闻”的媒体实践和解决之道新闻(solutions journalism)理论建构。上世纪90年代中晚期始美国即有各类寻求解决方案的新闻尝试,《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JR)在1998年有文称,解决之道新闻正在兴起,但彼时零星未成规模,及至近年来,美国主流媒体兴起一股报道“好新闻”、传播积极乐观精神的潮流,其表现形式亦为多元化,有报道好新闻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星期天早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NPR)的《车道时光》等,更有《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网ABC新闻等的以“乐观主义” (the optimist)、“好新闻”(good news)等直接命名的新闻订阅邮件或栏目,其他互联网媒体如赫芬顿邮报、Buzzfeed、Upworthy等也越来越偏向于激发人性、鼓舞人心的编辑方针,尤其赫芬顿邮报在2015年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编辑方针的转变。2012年纽约时报《解决》栏目记者在其基础上创办了“解决之道新闻网”,《西雅图时报》等12家媒体成为其合作伙伴,获得了诸多基金会的资助。目前该网站正在进行中的有关教育问题解决之道的系列报道引发了很大的反响。由此解决之道新闻学再度浮上水面,亦有将其译为解困新闻学、解题新闻学。

  以上两条脉络可以说并进发展,并在2015年以来渐次在三个层面汇于同一节奏,一是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进行积极新闻或曰好新闻的实践,二是从实践操作向理论层面延伸,如上文所言基于英国的建设新闻学提法与基于美国的解决之道新闻学,体现了实践者对新闻学理论的思考以及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而且建设性新闻学与解决二者概念之间颇有重叠,其落脚点都在于解决问题,建设性新闻项目的联合发起人Batist就表示,应该考虑在通常所说新闻报道的5W(谁,什么,在何处,何时以及为什么)之外加上第六个W:现在怎样(What’s now?)”;三是展开业界与学界结合的培训,鼓励媒体和记者参与到事件当中,如赫芬顿邮报与南加州大学安娜伯格新闻学院合作推出“好办法大挑战”(What’s working challenge)项目。英国的“积极新闻”网站在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ESRC)资助下,与CJP合作,从2015年2月到2016年6月在英国及全球展开建设性新闻培训。每次培训与不同的大学合作,教授学生如何采写“积极新闻”。

  此外,不唯西方媒体,日本报业协会自2004年始推出“快乐新闻活动”,面对全国中小学生征集让人感到温暖幸福、让人鼓起勇气,或者有所感悟的新闻报道和相关评论。从2014年4月起,新开设了“每日新鲜快乐新闻集” 网站,定期更新快乐新闻,在中小学生群体中也有较好反响。

  在业界纷纷行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对于“好新闻”及相关理论的学术性研究。择其要者来看。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传播学院的博士候选人凯伦伊丽莎白·麦金泰尔(Karen Elizabeth McIntyre)对建设性新闻进行了效果研究并在2015年提交了相关论文,研究认为建设性新闻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闻形式,在新闻工作中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技巧,在坚守新闻学核心功能的同时致力于创造更有成果,更有吸引力的新闻故事,这个方法提供了一个重建新闻学的方式。研究发现,较之在新闻故事中体验了负面情绪的人,在阅读新闻故事中体验到正面情绪的人会感觉更良好,对所阅读的新闻故事更满意,并且有更强的意愿去参与到亲社会行为中;研究还发现,对社会问题提出有效解决的新闻会让读者感觉更好并喜欢这条新闻,但对读者的行为意图和实际行为影响不大。论文也为记者如何在新闻故事报道中扮演更活跃的角色,以向受众提供信息和赋权,提供了一些实用建议。

  此外,2015年《新闻学研究》刊发的一篇论文,则从新闻记者的角度对积极新闻进行评估,文章认为少有学者分析职业新闻记者是否以及如何评价积极新闻。两位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考察了香港记者对于5种不同类型的积极新闻故事的认知,调查数据显示,记者认为讲述感人故事和提升社会价值的新闻报道很重要,但是他们不认为重要的故事会推进社会发展,研究发现积极新闻的未来价值很高。

  可以说,这些发现为建设性新闻、解决之道新闻的实践发展提供了一些支持,但较之实践发展来看,当前学界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对于我国而言,如何推进当前媒介和社会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实践及新闻学理论发展,如何发挥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提升社会的正能量,这一动向提供了一个视角。如何辨识其可借鉴性及局限性,还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媒介发展状况,对此进行更多的深入研究,其中既需要实践者的思考和尝试,也需要学界的进一步讨论。

  (殷乐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